绩效审计评估风险控制机制 一、政府绩效审计评估风险概念厘定 (一)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估 经济性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成本去实现拥有规定的质量的物品。经济性审计主要审计政府部门是否在财政收支和资源消耗上做到合理、科学,是否存在贪污、浪费现象。效率性是指用尽可能少的资源区获得规定质量的物品,强调投入和产出之间因果关系。效率性审计主要审查政府部门在管理活动利用现有的资产进行投资以获得回报的能力和水平。环保性则强调在进展过程中对自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环保型审计主要审查政府部门的施政行为是否符合可持续进展的要求或者在其行为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损害后是否能够及时的进行维护和实行恢复性的措施。公平性则是在我国过多的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大环境下提出更好的照顾弱势群体利益。公平性审计主要是审查政府部门的政策行为是否已维护社会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进展为基本导向,是否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3.政府绩效审计与政府绩效评估审计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对主体行为进行评价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对于政府绩效审计,尤其是政府内部的绩效审计,其本质上也是一种对政府的绩效进行评价的过程。另一方面,政府绩效评估是指根据已经制定的政府部门绩效计划,对在一定时期内的政府部门及其人员的成绩和效益进行考量和评析。政府绩效评价包含于政府绩效评估。据此,我们可将政府绩效审计等同于政府绩效评价,意即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绩效评估活动的一部分。政府绩效评估和政府绩效审计共同作用于政府绩效管理活动内,政府绩效审计有助于政府绩效评估工作的开展,审计结果也可以作为评估结果的重要参考部分,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二)政府绩效审计评估风险的内涵梳理 1.政府绩效审计评估风险的含义 现代生活中,“风险”一词的使用越来越频繁。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同样,政府绩效审计评估中也存在风险:第一,审计评估行为是依据已经制定好的标准对政府的经济行为进行监查;第二,审计主体是由专业性的人员实施的,评判具有主观性;第三,审计评估后最终反馈出来的结果的真实性。这些部分都会受到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比如:标准是否科学、人员素养的专业性和公正性等。由此可将政府绩效审计评估风险定义为:在政府绩效审计活动中,以法律法规为框架实施审计活动的审计主体,能否有效的通过审计的程序对被审计主体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效果性、经济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