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教案 A备课资源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来确定计数点,为了计算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用连续打五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即 T=0.1s。正确使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每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并填入表中,用逐差法求出加速度,最后求其平均值,也可求出各计数点对应的瞬时速度,作出v-t 图象,求直线的斜率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1.理解。如图 2-4-1 所示,是相邻两计数点间的距离,x 是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里的位移之差,即,……T 是两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对两段进行分析,由匀变速直线的规律得则任意相邻计数点间位移差:对匀变速直线运动,a 是恒量,T 也是恒量,它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必要条件。即若任意两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里的位移之差为恒量,则与纸带相连物体的运动为匀变速运动。2.用逐差法求加速度。由 得。又,可得。同理可得:, 。加速度的平均值为=图 2-4-1本式也可这样理解,和为两连续相等时间间隔里的位移。其中时间间隔为 3T。由得如果不用此法,而用相邻的各 x 值之差计算加速度再求平均值可得比较可知,逐差法将纸带上 x1到 x6各实验数据都利用了,而后一种方法只用上了 x1和x6两个实验数据,实验结果只受 x1、x6两个数据影响,算出 a 的偶然误差较大。3.由 v-t 图象求加速度。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即……,求出打第一、第二、第三……第 n 个计数点时纸带的瞬时速度,作出 v-t 图象,求出图线的斜率即为匀变速物体的加速度。这也是一种常用方法,并且误差更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位移速度公式,理解公式的物理含义,会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2.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灵活运用各种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二、过程与方法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学习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得到结论。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学会学习,在学习中体验获得成功的兴奋。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位移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推导及理解。教学难点位移速度公式及平均速度公式理解、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回顾: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1.加速度的定义式: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4.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师导入:上节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