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讲 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考点清单] 1.宋明理学。2.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一、宋明理学1.历史背景2.思想内容整体把握宋明理学3.影响易混易错 程颢、程颐兄弟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天理”。朱熹全面总结了北宋以来理学成就,建立了庞大而严密的理学体系。陆王心学主张扫落枝叶,直奔主题,其出现,标志着重建儒学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深层点拨理学的内涵(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先理后气。(2)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就是天理,表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3)存天理,灭人欲。(4)格物致知,贯通明理,从而达到明道德之善的目的。二、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1.背景2.“异端”思想家李贽3.三大进步思想家史论共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挑战正统、提倡个性、批判专制、否定帝权等主张,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明清之际思想界的活跃使儒学正统地位受到冲击,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作为文化主导的地位。易混易错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并不是对儒学的否定,而是对儒学中不符合时代潮流的落后成分进行改造,是一种批判继承。1整体把握明清之际进步思想基准考点一 宋明理学主题一 理学出现的历史背景视角 1 儒、佛、道三家相互融合(1)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和道家哲学思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2)道家理论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提出道教徒要以忠孝仁信为本;(3)佛教调整了与世俗王权的关系,调整了与民俗的关系,特别是调整了与儒学的关系。视角 2 宋代理学出现的社会条件(1)宋代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对学术文化较少干涉,学术活跃。(2)儒家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国家政事,参政议政。(3)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主题二 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与实质程朱理学的主要观点:①“理”是世界的本原;②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③“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可进一步认识到,程朱理学所谓“天理”是指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理学实质上是用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望,以维护专制统治。主题三 陆王心学的主要内容史料一 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陆九渊集》史料二 王守仁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守仁回答:“你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