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列的概念与简单的表示法》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数列数列的概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高一数学教学模块⑤第二章《数列》的第一节,是本章的开启课。 数列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地位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数列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如堆放物品总数的计算要用到数列前 n 项和公式;又如产品规格设计的某些问题要用到等比数列的原理;再如储蓄、分期付款的有关计算也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2)数列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初中数学的许多内容在解决数列的某些问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数列与前面学习的函数等知识有密切的联系;数列是刻画离散现象的函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模型,人们往往通过离散现象认识连续现象.另一方面,学习数列又为进一步学习数列的极限等内容作好了准备。因此就有必要研究数列。(3)数列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良好题材。学习数列,要经常观察、分析、归纳、猜想,还要综合运用前面的知识解决数列中的一些问题,这些都有助于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2、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数列的概念及理解数列是一种特殊的函数教学难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由于这是《数列》这一章的开启课,以后所学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都是本节所学数列的特殊情况,故如何根据数列的前几项推导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是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教学难点。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枚举归纳: ① 认识数列的特点,掌握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② 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及数列分类。 ③ 能由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出数列的各项 ,反之, 能由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 一个通项公式。能力目标:通过对数列通项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帮助学生通过问题解决获得数学知识;在交流过程中,养成表述、抽象、类比、概括、总结的思维习惯。情感目标:通过各种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节课主要采用“提问法、观察法、发现法、启发式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四、教学过程1流程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 境引 入课题 情境:三角形数与正方形数(见课本)问题 1、图中的三角形分别代表哪些数?正方形分别代表哪些数?问题 2、两种图形点阵所所代表的一列数各自有什么规律? 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问题 1 设置是启发学生观察图形特征,从而得到两类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