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播音与主持专业教学探究 2024 年 1 月 25 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紧迫课题,要运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进展。”①技术进步带来业态变革。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渗透中,广播电视业在流程、业态、管理等各个方面发生了深刻改变。融媒体传播对其形式和内容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对专业人才队伍提出了新的需求。 一、新挑战:融媒体传播改变了传统的表现形态 融媒体传播跨介质、跨平台的特征,对于播音与主持岗位的表现形态产生了重大影响。就传统广播电视而言,在单一介质中即可完成对受众传播,传播者占据主导地位。受制于传播的单向性,受众作为接收者,对于信息的猎取多侧重于单向接收、被动接收。但是在融媒体传播中,各种传播形式相互融合,打破了传播介质之间的区隔,多种媒介信息共享,实现了传播的多元化。受众在其中已不仅仅是接收者,同时也是生产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从以往的“我播什么你看什么”向“你想看什么我生产什么”转变。借助于大数据分析,受众群体及其行为特征被精细划分,受众的细化又让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靶向性更加凸显。与此同时,作为当前媒体传播的“主战场”——移动互联网迅速进展,传播的主流趋于“大屏”转“小屏”。这一过程中表现出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移动化。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传播渠道,让广播电视的传播路径更为广泛。二是碎片化。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和时间不再受限制,移动化接收、碎片化阅读,促成了融媒体时代传播的个性化。 二、新需求:播音与主持专业培育的创新必要性 (一)传统教学与融媒体传播需求失衡。融媒体传播,彻底打破了先前传播介质割裂的状态,借助新平台、新技术,任何一家媒体机构都可以实现多介质运作,即生产视频、音频、文字、图画等多样化的新闻产品。②此外,信息的传播和猎取更为便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移动端口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传统广播电视时代,播音主持岗位强调形象端庄大方、播音字正腔圆,而在融媒体传播环境中,受众往往更偏好于那些说话较亲切的主持人,更倾向于沟通式、即时感的表达风格。与此同时,媒体融合的多元化特征,更需要播音主持从业者拥有多种技能。现在,大众媒风光临的传播困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当前传统播音主持培育与融媒体进展所需要人才之间出现了失衡,造成了虽然人才培育在数量上充足但契合市场需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