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电工实验教学的应用 电工实验作为高校理工科的一门专业基础实践实验课程,结合学校进展定位和人才培育目标,深化挖掘了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在教学过程中融入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及如何渗透课程思政元素作了讨论分析。能够增强高校大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认同,对高校施行课程思政教育有一定的讨论意义。 课程思政;必要性;电工实验;实验课程 一、课程思政在高校电工实验课程中渗透的必要性 (一)党和国家相关重要文件精神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育人目标与根本任务,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在立德树人中心工作中的关键作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文件精神指出:“高等学校人才培育是育人和育才相统一的过程。建设高水平人才培育体系,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穿其中,必须抓好课程思政建设,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两张皮’问题。”习近平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少年强则国强。大学教育就是让这些青少年学生通过理论学习,掌握事物进展规律、通晓天下道理,辩证地思考问题。通过大学乃至讨论生几年的沉淀来丰富学识、增长见识、塑造品行,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弊端。长期以来,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以思想政治课程形式体现,包括多方面课程,内容庞杂、理论性强,部分教材内容逻辑性不强,学生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及社会阅历,对他们来说内容深奥难懂;另外,教学内容脱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践。在信息化技术高速进展的今日,要与时俱进,而思想政治课程现行教材从板式到内容大都滞后于时代,对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社会大众特别是大学生面临的各种思想矛盾和敏感话题回答不力;此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与中学有重复,且大部分思想政治课程是传统的“教—学—考”的教学方式,没有实践环节。有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于一些简单照本宣科、纯说教式“满堂灌”的教育教学,会存在一些逆反心理和认知差异。特别是对理工科专业而言,思想政治教学内容大多与专业无关,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