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 高中地理 3.1《农业区位因素与地域类型》教案 1 中图版必修 2学习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图文资料,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教学重点:分析农业区位因素。设定原因:农业区位因素既是第二学时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学习的基础,也是人文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地理原理。教学难点:说明主要农业区位因素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设定原因:学生需要对原有知识(如自然地理要素对生物的影响、政治经济学常识、生活经验等)进行重组,对某一农业生产活动进行综合分析。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该学时知识内容较为浅显,基本没有需要教师讲述的知识点,学生通过资料的阅读分析可以获取相关知识,同时案例分析法也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教学流程:课标要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分析农 业区位因素[引导]你认为什么是农业?[归纳]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展示]农业生产景观图片。[设问]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是否能交换,为什么?[归纳]提出区位的概念。[出示] 资料 1:不同地区气温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及水稻、小麦所需生长条件的文字资料。资料 2:我国江南和日本茶叶生长状况差异。资料 3:丘陵地区立体农业示意图。[设问]农业生产受到哪些自然条件的影响?如何影响?[板书归纳][出示]资料 4:山东大葱滞销,农民结合生活实际说出对农业的理解,并相互补充。观察、对比思考、回答,并相互补充。分析、归纳、回答了解农业生产活动的概念。展现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了 解 区 位 的 含义。学生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自然条件。1种植类型调整。资料 5:棉花收购价格的调整与产量变化统计图。资料 6: 山东寿光县蔬菜生产基地的形成与发展文字资料。资料 7:温室大棚、袁隆平水稻试验田、农田机械化生产图片。[设问]农业生产受到哪些社会经济条件 的影响?如何影响?[板书归纳]除以上因 素外,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 条件因素还有劳动力、地价等。[课堂活动]读 P48 探索和 P50 阅读,对比分析杜能农业区位论和辛克莱模式的差异及变化原因。[归纳]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会导致农业区位的变化,因此,农民对农业区位的选择,要经常注意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以便及时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小结]见板书。分析、归纳、回答阅读图文资料,比较分析,回答学生说出影响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特别是社会经济因素发生改变,会导致农业区位的变化。板书设计:2自然条件气候土壤地形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社会经济条件地价农业技术农业区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