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九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陌上桑》是汉乐府中的一首乐府诗,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风格刻画了一个既美丽坚贞,又聪慧的采桑女子形象,同时也反映出汉代贵族官僚仗势调戏民女的社会现实。以下是整理的陌上桑九班级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 《陌上桑》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熟悉仆人公的形象特点;学习本文正面、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以及排比、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在同学朗读、复述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仆人公罗敷不畏强暴、坚贞不屈、英勇机灵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汉乐府诗的特点。 2、学习诗中运用种种写作手法来刻画罗敷形象的写法。 教学难点 本诗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法。 教学时间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乐府及《乐府诗集》简介:乐府是古代掌管音乐的机构,后人把这个机构所采集的诗歌都称为“乐府”。它既包括采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那些文人制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唱歌。《乐府诗集》是宋朝郭茂倩编辑的乐府总集。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珍宝。最突出的特点是刚健清爽、质朴自然、文辞美丽。 有两个成语:“沉鱼落雁”和“闭月羞花”,都是形容女子的美丽无比的。 2、古人写美女的手法:烘云托月法,又叫绿叶扶花。“绿叶点缀花更艳,淡月掩映月愈明。”红花再好,也要绿叶扶持。俗语说:“立即看将军,花间看美人。”骏马与花枝,是对将军与美人的烘托。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这样描写杨贵妃的美:“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是用“六宫粉黛”、“三千佳丽”作陪衬,烘托出杨玉环超凡脱俗、不同凡响的美。 二、解题。 《陌上桑》又名《艳歌罗敷行》,是东汉时代一首闻名的乐府民歌。⒉老师范读课文,同学跟读,正音。 这首民歌刻画了秦罗敷这一形象,她美丽、擅长劳动,言辞锐利,对于不轨之徒敢于斗争,且擅长斗争,人民通过她的口说出了他们的愿望和要求。 三、朗读全诗,留意字音和节奏。 四、同学结合注释,翻译全文,弄清大意。 1、重点字词。 宁可:何可,“宁”就是“何”,,同义复用,意思是”是不是可以。 公府、府中:都指太守府。 冉冉:从容地。 盈盈:轻轻地。 坐:通“座”,座位。 趋:小步快走。致:表达。 骊:纯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