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上册语文《包身工》优质教案 一、了解旧社会包身工的悲惨生活,认识日本帝国主义和中国封建势力互相勾结,残酷压榨我国劳动人民的罪行。 二、培育阅读比较复杂的记叙文的能力,学习以问题为中心,以一天活动为线索,选取典型生活图景和典型事例,穿插说明、议论和抒情的写法。 三、了解报告文学的基本特点。 教学设想 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题材较复杂,表现方法多样,学生阅读有困难。宜设计启发性强的思考序列题,引导学生领悟写作意图,把握文章中心,根据线索顺序,逐步深化课文理解课文。 二、内容方面,要紧紧扣住中心思想,突出包身工的悲惨生活和造成包身工深重苦难的原因。 三、写作方面,要讲清楚中心、线索、选材、组材,然后再讲清楚运用多种手段表达中心思想的写作方法。 四、教法方面,要以启发诱导为主,适当点拨总结,引导学生自觉深化课文、独立思考、分析讨论问题,可按“自学预习——质疑问难——讨论讨论——综合练习”的顺序进行教学。 授课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简介 夏衍,我国著名戏剧家、翻译家。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市人。早年参加太阳社,是左联领导人之一。主要作品有《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建国后把文学名作《林家铺子》、《祝福》改编为电影剧本。 《包身工》是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报告文学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散文中的一类,是文艺通迅、速写、特写的总称。基本特征有三:真实性,新闻性,文学性。 二、与课文有关的材料 印发北京师范大学《高中语文选讲》中魏灏选辑的《夏衍谈〈包身工〉》,或现行通用高一语文《教学参考书》中夏衍的《从“包身工”引起的回忆》,指导学生自学。 要求:了解写作时间;了解写作意图;了解深化纱厂亲自观察体验生活,调查搜集材料的情况,为学习课文、理解报告文学特点打下基础。 三、阅读课文 运用工具书排除文字障碍,下列字词必须注音解释。 1.注音。 游说 抹桌子 着力 骷髅 锭壳 拎 2.解释。 一听天命 生杀予夺 强化 优惠 施与 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1.为什么以“包身工”为题?题目和课文有什么关系? 2.文章以记叙为主,记叙了一些什么材料?中间又穿插写了一些什么材料?为什么记叙之中又穿插这些材料? 3.找出议论和说明部分列举了哪些数字?说明它们的作用。 4.记下自己疑惑不解的问题。 布置作业 :读一遍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生字新词 注音 抹桌子 抹眼泪 抹石灰 猜着了 着力 我没着了 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