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书为夏春锦、周音莹两位老师策划的“蠹鱼文丛”之一种。今年的上海书展期间举办了“蠹鱼文丛”的新书发布会,此次总计印出了该丛书中的两种,《老派》为其一,蒙周音莹之邀,我特意赶去参加了这场发布会,在会上见到了作者周立民先生,夏春锦赠我此书,我立即呈上请周先生签名。 周先生的这部新作分为三编,内容讲述的大多是晚清民国间的文人故事,他将同类话题交织在一起,以比较的方式勾勒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真性情。比如谈到季羡林先生的一篇题目为《骆驼怎么能说人话呢》,此篇讲述季羡林是何等牛叉的学霸,尽管季先生自称他小学、中学、大学一直到留学,无论考什么都是一塌糊涂,但报考大学时,仅报了北大和清华,更让人服气的是,这两所大学都录用了他。周先生还引用了季羡林所写《我眼中的张中行》一文中的段落,以此说明那个时代考上清华、北大是何等之不易,并且说“小季同志牛气的是,费了这么一大把劲儿考上的北大,最后他没有去,而是选择了清华,因为清华留洋更方便。十六年后,再回到北大干脆直接当教授。推举人是更为可怕的陈寅恪大师。” 但学霸的炼成,除了天生聪颖,后天的鼓舞也很重要,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然后”二字用得极妙,关于的季羡林的“然后”,应该是状元王寿彭。1926 年,季羡林考入山东大学附中,王寿彭当时是山东教育厅厅长兼山东大学校长,附中当然也归他管。当第一个学期结束时,王校长提出,每个班的第一名假如其平均分数还超过 95 分,那么他将亲书一个扇面和一副对联,来奖励这位学生,难得的是,季羡林是唯一一个平均分数超过 95 分的人。 周立民说,状元奖给小季的对联是“才华舒展临风锦,意气昂藏出岫云”,上款则为“羡林老弟雅詧”。当年王状元已 6 多岁,而这位老弟年仅 16 岁,对于这种鼓舞,周立民认为比打鸡血厉害多了,后来季羡林也说,无论是出于虚荣心,还是荣誉感,他坚决不能再做坏学生了,否则太丢人。虽然季羡林天生是块好钢,但他在《我的小学和中学》一文中自称“我当时并不喜爱念书。我对课堂和老师的重视远远比不上我对蛤蟆和虾的兴趣。”我不清楚这是不是谦虚之语,但我宁愿信任状元对他的鼓舞改变了他的一生。 上面谈的是学霸是怎样炼成的,接下来的文章谈论的是大学里的导师是如何培育学霸的,比如《“对对子”是什么东东》一文,谈论的是 1932 年陈寅恪建议清华大学考试题目中加入“对对子”,这个建议引得学生骂声四起,甚至还登上了报纸,后来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