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生药学是根据药学专业的特点和需要,在传统鉴别经验的基础上,应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介绍生药学的基本知识,培育学生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具有对中药真伪优劣的独力分析、鉴定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药的来源、采收加工、性状特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功效以及相关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对代表性的生药要着讲解,其他生药则比较地进行讲解,使学生能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在教学中适当结合课堂讨论,自学,实践等方式,培育学生科学地观察问题、分析总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程共 68 学时,其中课堂教学 48 学时,实验 20 学时。三、教学内容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绪论(2 学时)(一)生药学的讨论对象(二)品种对生药品质的影响(三)生药学的起源和进展 第二章 生药的分类与生药的记载(1 学时)(一) 生药的分类(二) 生药的记载项目与拉丁名(1 )记载项目(2 )生药的拉丁名第三章 生药化学成分(3 学时)(一) 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二)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 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类、其他成分(三)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自学)第四章 生药的鉴定(4 学时)(一)生药鉴定的目的和意义(二)生药鉴定的依据及《中国药典》收载生药的标准(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方法(四)中成药鉴定 第五章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育(2 学时)(一) 植物组织培育(二) 植物细胞培育(三) 毛状根培育(四) 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五)利用组织和细胞培育技术生产药用成分 第六章 生药的采收、加工与贮存 (2 学时)(一) 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二)生药的贮存。 第七章 我国的生药资源及其开发利用(2 学时)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了解我国生药资源保护现状;与生物资源保护有关的国际公约、政策和 法规;生药资源保护的对策与措施。第二篇 各论第八章 根与根茎类生药(5 学时)大黄、何首乌、黄连、当归、党参、半夏、人参、川贝母、三七、丹参、天麻、黄芪板蓝、根柴胡、白芍、桔梗、川乌、甘草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