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医生的心声:我为什么拒谈医德 报刊文摘没错,我拒谈医德。我工作的这些年,常常遇“”到病人、家属甚至是自己的亲人抱怨医生 医德不好 ,而每当我认真听完事情的前因后果,往往发现,真正让他们“耿耿于怀的其实是支付制度、医院管理和医疗技术,跟 医”“”德 完全搭不上关系。为什么他们动辄上升到 医德 的高“度,对医生的个人品质产生怀疑?正是官方长期强调 医生”要有医德 的结果。在患者的眼里,到医院看病就是购买医疗专业服务,他们期求的是满意的服务过程和服务结果。绝大多数患者不会也没能力去考虑医疗制度和医院管理的因素,不管是医保覆盖不足,还是体制导致的基层医生流失,还是医院管理混乱,在他们的眼中只有医疗服务不满意。而这个不满往往是记到医生头上,在他们没有能力对“”其医疗技术进行分析的时候,只能用 医德不好 来评价。“”因此,我固执甚至偏激地认为, 医德 是某些权利机构为制度缺陷和管理失灵找的借口,任何强调医生自发道德约束的论调本质上都是在抛弃法治,忽视制度缺陷和管理不足,为医生再上一道舆论枷锁。但这并不是我拒谈医德的“全部理由。我曾和无数同行一样,努力去做一个 医德高”尚 的医生,然而我很快就发现:甲病人眼中的医德高尚在乙病人眼中可能是医德败坏,比如贫穷的病人希望你能在诊断之前给予实验性治疗从而省下检查费,而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病人则希望诊断具有十足的把握后再给予治疗。不同的人对道德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做一个好医生唯有遵守“各种规则,并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而企图用 医”德 来对抗制度失败,那还有一个更残酷的现实:你的善意实际上在损害更多人的利益。为了让贫穷患者不中断治疗,我曾带着患者一起钻医保制度的空子,但有一天我突然意识到,我们实际上在骗取医保基金,在损害所有参保人的利益。这样的悖论到处都是:让一个路途遥远的病人优先看病,实际上损害了早期排队门诊患者的利益;给经济紧张但不病情紧急的病人优先安排手术,实际上对排队等了几个月的患者是极为不公平的。我彻底陷入迷惘,不“”再考虑 医德 ,事事都根据法律规范来,做不到的照顾诚“恳解释,不可思议的是,所有人评价我第一句话都是: 刘……”医生,你是一个医德高尚的医生如此戏剧的变化,让我由衷感到医德其实是个扯淡的伪命题。至于医生的奉献“”精神和情怀,更是管理者不能兑现合理待遇的 捧杀 ,真正爱惜下属的管理者,只会劝他们不要以健康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