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选择题专项验收(一)1.(2019·天津河东区模拟)鄱阳湖和洞庭湖是长江上两大重要湖泊。根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滕王阁序》中的“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等句描写的就是鄱阳湖上渔歌互答,湖面浩渺的景象。鄱阳湖75.4%的水源来自上游的修水、赣江、抚河、信江和饶河五条入湖河流,鄱阳湖湖口在正北面,经由40千米长水道与长江干流相连。鄱阳湖水量占长江流域的15%,每年流入长江的水量超过黄河、淮河、海河水量的总和。长江、五河、鄱阳湖之间,形成了一种联动的江、河、湖关系,这让鄱阳湖变成了过水型、吞吐型、季节性的湖泊。材料二下图为鄱阳湖周边局部图。材料三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保护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白鹤等珍稀候鸟及其越冬地。鄱阳湖丰水期和枯水期之间面积变化很大,呈现出“高水是湖,低水似河”“夏秋一水连天,冬春荒滩无边”的独特自然景观。每年秋后,主要来自我国青海湖、北大荒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的候鸟到这里越冬,从而成为世界上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材料四素有“鱼米之乡”的洞庭湖平原上,湖南粮仓岳阳的人均耕地竟然只有0.91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6%。而且,乡村年久失修的沟渠路网,高强度耕作下被损耗的土地肥力,这些让岳阳农业的增产前景后继乏力。国家重点扶持工程“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也因此上马。下图为岳阳、常德、益阳等三个地级市环洞庭湖基本农田整治的范围。(1)依据材料一、二、三说明鄱阳湖的重要意义。(2)分析鄱阳湖成为世界上候鸟的最大越冬栖息地的原因。(3)结合材料二中的信息,分析赣江的水文特征。(4)分析从20世纪50年代到1976年洞庭湖面积逐渐变小的主要原因。(5)对两大湖泊实行生态环境保护可以采取哪些措施?(6)结合材料四,分析“环洞庭湖基本农田建设重大工程”的意义。答案(1)①调蓄洪水;②保护生物多样性;③调节气候;④供水(蓄水);⑤发展水产业,养殖鱼虾;⑥开阔的水域为航运提供了条件;⑦开展旅游。(2)①纬度低,冬季气温高;②冬季降水少水位低,候鸟栖息地面积大;③候鸟保护区附近人类活动少;④污染小,环境好;⑤冬季水位下降,浅滩多,食物来源丰富。(3)①赣江流经区域等高线稀疏,地形较缓,流速较慢;②有若干支流汇入,流量较大;③流经亚热带季风区,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④无结冰期,夏季为汛期;⑤夏季含沙量较大,冬季较小。(4)①湖区流域植被遭破坏引起水土流失加剧,导致泥沙淤积;②为增产粮食而围湖造田,湖面缩小。(5)①退田还湖,妥善处理人地关系;②搞好水土保持,湖泊集水区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③注意保护湿地的野生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④防治湖泊水污染。(6)①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②有利于提升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③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发展现代农业;④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2.(2019·榆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清江发源于齐岳山,最终汇入长江,大部分河段流经高山深谷,两岸植被繁茂,广泛分布着千姿百态的喀斯特地貌,全流域理论蓄能达290万千瓦。上游河源至恩施河段长度为153km,地势落差为1070m;中游恩施至资丘河段长度为160km,地势落差为280m;下游资丘至长江河段长度为110km,地势落差为80m。清江流域4~9月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75%。清江水质清澈,流域内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众多,是湖北省旅游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下图为清江流域略图。(1)简述清江流域的主要水文特征。(2)分析清江上游地区落差最大,但水能开发最少的主要原因。(3)当地政府计划扩大清江流域水能资源的开发规模。你是否赞成该计划?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答案(1)水流速度快;径流量(或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无结冰期;汛期长。(2)地形复杂,地势起伏大,工程建设难度大;支流少,汇入水量少;旅游与环境保护需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质不稳定。(3)赞成。理由:水能资源丰富;能够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或不赞成。理由:引起生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