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一、简介贾平凹,男,原名贾平娃。生于1952年,陕西丹凤人。1975年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贾平凹喜吃杂粮野菜,不动膏粱腥荤。平生无什么特别嗜好,唯独喜爱每日转动笔杆子。国外人士均誉他为中国大陆文坛的“独行侠”。贾平凹的早期小说描写新时期西北农村,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变革,视野开阔,具有丰富的当代中国社会文化心理内蕴,富于地域风土特色,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后期则开始向空灵的意韵发展,并且探讨都市中人的生存状态。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浩瀚,五彩缤纷,从抒写的内容和笔调去看,可以归成五类:第一类是情绪小品,以抒写某种特定的情绪为主,如《大洼地一夜》就是代表;第二类是场景小品,以写各类场景为主,如《静虚村记》《黄土高原》等;第三类是人物小品,以粗线条勾画人物为主,如《摸鱼捉鳖的人》《在米脂》等;第四类是随笔,综论人生,针砭世情,如《人病》《牌玩》等;最后一类是风物小品,描摹风俗,记述玩物,如《陕西小吃小识录》《玩物铭》等。贾平凹于传统的散文写作中,取了个大突破——凡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情绪(爱与恨),或偶尔感悟到的某些哲理等,都呈现文中。那份坦诚、不摆架子、不高调的性格,亦是他赢得读者的方法之一。在贾平凹的文中,不难发现其赤子之心,于现今复杂的社会里的确难寻。而且,贾平凹对美感的追求,于字里行间清晰易见。二、作品鉴赏(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制造声音贾平凹我去采访这个州刚刚离休的专员。采访结束后我们坐在客厅喝茶,他却放了一段录音问我听到什么,我说是风里的树声。是树声,他说,你听得懂这树声吗?有树风就有了形状,但风里的树是要说话的。你知道,这个州是一个贫困的地区,当组织上安排我来,我就想提前离休,或者调往省城寻一个清闲的部门,拈弄笔墨,句读里暗度春光罢了。但到任后的那年秋天,我改变了心态,就一直在州里干了五年。一日下午,我们从城南××县回来,才要步行去视察我们的商厦,十字路口那里就拥了一堆人,听得很嘶哑的喊声:“树会说话的!树真的会说话的!”只见一个70岁左右的老头,个子高大,但枯瘦如柴,头发和胡子已成毡片,浑身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酸臭味。于是我开始询问老头。你叫什么名字?杨二娃。你有什么冤枉事?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不是一九五二年栽的。怎么能是一九五二年呢?不是一九五二年,是一九四八年。树会说话的。就为这事吗?就为这事。你告了多少年了?十五年零三个月。为一棵树值得告十五年?可树就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为什么要说是一九五二年栽的?这点事村里就可以解决嘛!德贵是坏人!德贵是谁?村长。他谋算这棵树哩,他想收回去再买了给他爹做棺材的。你找过乡长吗?乡长我找过三十二次,他派人打我,我到县上去,县上的父母官我都找过,父母官两年就换了人。张县长说要解决,但他调走了。又来了陆县长,他让乡里解决,乡里不解决,向上反映我是刁民。我不是刁民。我又找刘县长,王县长,马县长,他们都不理我了,说我是疯子。我是疯子吗?我要是疯子我能记得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你说树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你有什么证明?我老婆证明。一九四八年春上我和我老婆去她娘家当天回来我栽的,栽了树老婆给我擀的宽片杂面,调的干辣面,没有盐的,老婆说你将就将就吃。那你老婆怎么不出来证明?她死了。这娘们害了我一辈子,该她作证的时候,她就上吊死了!这娘儿们,她死了我懒得给她烧倒头纸,别人家的老婆都是帮夫运,她却猪一样要我养活!家里还有什么人?一个儿子,死了。儿子是好儿子。他像我,村人都说我们是一个模子倒出来的。儿子陪我去县上上访,回来搭的拖拉机,拖拉机翻了,我没事,拖拉机却压在他肚子上,肠子就压了出来。我那老婆向我要儿子,我骂了她,她就死在绳上的。专员,树肯定是一九四八年栽的,不是一九五二年栽的,你去听听,树会说话的。我打电话给××县的马县长,托他把有关杨二娃的档案材料送上来。马县长亲自来州城向我汇报,杨二娃竟没有什么档案材料,但马县长知道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