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教案《山谷中的谜底》教案2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了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领悟既要敢于抗争,也要学会退让的道理。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句。 教学难点: 理解第二个旅行者的话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读课文。 2、指名说说课文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懂 二、精读课文一、二段。 1、轻声读课文 1、2 节,说说这两节写了什么 2、指读山谷没有......惟一能引人注意的是......,感悟这句话对于强调这一奇异景观和揭示课题的作用。 3、默读课文第三节,边读边画关键词,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两个旅行者揭开谜底的经过。 出示小黑板。 (1)由于特别的风向,山谷东坡的雪总比西坡的大。这句话什么意思 让学生想象一下山谷中下雪的情景。 (2)雪松那富有 lsquo;弹性 rsquo;的枝丫就......则弯下去的树枝又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英姿。 引导学生反复读,重点感悟弹性、反弹、依旧保持等词语,使学生领悟有弹性是机动灵活,能够应变的重要条件;而及时反弹才是弹性的重要性能。弯曲只是临时的退让,事应变的一种策略,最后能仍旧保持苍翠挺拔的英姿这才是弯曲的最终目的和必定结果。 (3)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始终...... 引导学生边读边想,感悟雪松与风雪抗争的过程与艰辛。读反复地积,要想象暴雪之大、之狂;读反复地弯,要体会雪松承受的压力之大,和在承受的同时适当退让的策略;读反复地落要引导体会退让策略的成功;读反复地弹要感受雪松不屈不挠的精神。不论......始终......一句,要让学生领悟雪松是强者、胜利者。 三、精读课文第三段。 1、指读我得到了一个启示--对于外界的压力......以求反弹的机会。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2、让学生反复地读课文第三段,结合自己的经验,说说自己真实、独特的感受和认识。 3、齐读课文最后一节。(体会一切都是为了战胜,最终的追求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进展。) 四、迁移练习。 1、用下面的词语写两句话。 (1)由于...... (2)终于...... 2、以雪松的启示为话题,谈谈自己对本课的感受,然后写下来。 4、找揭开自然之谜的故事读读。 板书设计: 有弹性 雪松 10、山谷中的谜底既敢于正面抗争,又懂得退让。 其他树木:缺少应付逆境地办法,没有弹性 生存的空间就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