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一号】2014-2015 高中语文 1-4 寡人之于国也课后撷珍 苏教版必修 4一、素材点说1.自然环境与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两千多年前,孟子就已提出:“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他已经意识到滥捕滥伐的危害,告诫人们要注意合理开发资源,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保持生态平衡。【适用话题】 ①和谐;②环境与生存;③人与自然;④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2.《寡人之于国也》中体现出的孟子的观点,不仅对当时的统治者很有启发,而且对今天的人们也很有借鉴意义。“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第一位,解决好民生问题,才能最终得到人民的拥护。解决民生问题不只是要注重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还要大力发展教育,对民众进行教化,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爱。【适用话题】 ①民心;②民生;③物质与精神。二、素材运用和谐,或许是绿色的。那是大自然的颜色,让人想到绿色的村庄。轻灵的淡雾,绿叶沙沙作响,女人为幼小的生命唱起古老的歌谣。这样宁静的和谐,能够唤醒内心深处最温柔的幸福记忆。在我们满足自身发展的同时,身边也还有青山绿水,葱郁的森林,清澈的小溪,婉转鸣叫的鸟儿翔于浅底的鱼儿。和谐,或许是紫色的。就像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上盛开的紫色小花,紧裹着大地的身躯。微风拂过,阵阵紫色的波浪无声无息地蔓延到天边。这样的和谐,有一种静美,它让人的内心变得安宁理智,世界更加清新。还有晚霞托住夕阳,映出金色的和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蓝色的和谐……生活处处有和谐,留心这些五彩缤纷的和谐,生活会更加美好。三、文摘精华孟子的过人处2014 年 7 月 4 日 《新华每日电讯》张保振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一个人,倘若能在当时有声、过后有名、史册有字、世间有传者,一定有其过人处。应该说,孟子,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人物。《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载:孟子“受业子思之门人。”即是说,孟子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学生的学生。就是这样一位隔着几代人的学生,却成了其老师的老师的最优秀的学生以至人们在称儒家学说时,冠之以“孔孟之道”。孟子,俨然成了儒家学派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亚圣”。孟子的过人处,在于孟子贵其师、不相师。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他认为:“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因而“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孟子·公孙丑上》)《孟子》一书共有 7 篇。其内容结构,与孔子的《论语》十分相似。更重要的,孟子贵其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