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怀远 专题导语 盛唐诗歌就时间上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在唐诗的初、盛、中、晚四个阶段中较短。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所谓“声律风骨兼备”是就这一时期的诗歌内容和形式而言的。盛唐诗歌的“风骨”主要包括:①诗人们能从观察宇宙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高度对时代和人生进行积极思考;②诗人们在追求建功立业的道路上,显示了强烈的自信心和铮铮铁骨;③崇尚独立人格和高洁气质,这使他们的追求功名的热情少了些庸俗气,具有了理想的光彩。盛唐诗歌的声律完备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能娴熟地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且将它发挥到了极致。古诗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兴盛,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盛唐诗歌安排了三个专题(包括后面的李杜专题)。本专题选了六首代表作。学习本专题,要以“王孟”和“高岑”诗歌为重点,要感悟盛唐诗歌“声律风骨兼备”的特点及其阔大雄浑、豪迈恢弘的艺术境界,要初步熟悉王维、孟浩然和高适、岑参的生平事迹及其诗歌的主要特征,要初步了解盛唐边塞诗派和山水田园诗派的风格差异。学习本专题,要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在诵读中体会诗的节奏和韵律;要把握诗中的意象和表现手法,深入诗的意境;还可以以“写”促“读”,通过扩写、改写及写小赏析文、评论文形式巩固阅读成果。一、诗人名片张九龄(678~740),一名博物,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是唐代著名的宰相。对安禄山的反叛野心早有察觉,并建议唐玄宗及早诛灭,但未被采纳。他在执政时敢于谏诤,注意援引一些有为之人,当时被称为“贤相”。后为奸相李林甫所谮,贬到荆州,没几年郁郁而终。谥号文献。张九龄的诗多是应制之作。但一些赠答、写景、抒情的诗篇,感情真挚、词藻清丽,晚年遭谗言被贬后所作的《感遇》诗十二首,风格转向朴实而且遒劲、寄兴讽喻,与陈子昂的《感遇》诗相近,对扭转初唐以来形式主义诗风有所贡献。后人评论唐诗的转变,多以陈、张并称。清人刘熙载在《艺概·诗概》中说道:陈子昂、张九龄“独能超出一格,为李、杜开先”。二、诗词故事张九龄开山因受张说罢相事件的牵连,张九龄被贬到岭南任职,由于五岭的阻隔,岭南地区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远远落后于中原。暂时辞官返乡供养母亲的张九龄,看到家乡百姓翻越南岭的艰难,决心开凿大庾岭,加强岭南岭北的贸易往来,改善百姓的生活。于是不顾已离开官场,上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