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一、诗人名片王勃(650 或 649~676),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初唐四杰”之首。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廷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666)被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戏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被连累,贬为交趾(今越南河内)令。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王勃在文学上崇尚实用,当时文坛盛行以上官仪为代表的诗风,“争构纤微,竞为雕刻”,“气骨都尽,刚健不闻”,王勃“思革其弊,用光志业”(杨炯《王勃集序》)。王勃的诗主要描写个人生活,也有少数抒发政治抱负、表达不满之作,风格较为清新。他所作的诗清新流畅,质朴自然,是新旧诗风过渡的标志。二、诗词故事王勃打腹稿腹稿一词源于《新唐书·王勃传》。王勃幼年早慧,六岁就会写文章,九岁就会批注《汉书》,不到二十岁时,已被朝廷任命为朝散郎。沛王耳闻王勃的名声,就把他召至王府,担任修撰。一次,沛王与英王斗鸡,有人怂恿王勃写一篇檄文来代表沛王的斗鸡向英王的斗鸡下战书,王勃听了觉得有趣,当时应允下午交稿。说完就回到房间,慢慢地就研磨墨,磨好之后,倒入一只大碗中,接着再磨,磨好再倒,直至大碗倒满。接着他又倒了一大盅酒,大口酣饮而尽,然后躺倒在床上,蒙上被子睡起觉来。当然王勃不是真睡觉,而是借此静心闭目,构思文章。待到考虑基本成熟时,他掀开被子,一跃而起,拿笔蘸墨,挥毫作文,一气呵成,文不加点,而自然佳妙。王勃诗美滕王阁王勃在赴交趾省父途经洪州参与阎都督宴会时即席作《滕王阁序》的故事想必读者们都知道。可是,这个故事后面的故事大家就未必知晓了。据说,在王勃不到一个时辰之内便文不加点地写完传世之作《滕王阁序》后,大家围在墨迹未干的《滕王阁序》前再三赞叹时,忽然在身后传来一声霹雳:“这篇长序是我所作,王公子剽窃而已!”大家回头一看,正是阎都督的爱婿吴公子。吴公子也是一个聪明而略有文采的少年。他看到今天为他准备的文会被王勃喧宾夺主,便顿生嫉妒,仗着自己记性好,当时便将《滕王阁序》一字不漏地背了下来。众人惊呆了,本来就对王勃惊人的创作速度闻所未闻,而略有疑问,如今见吴公子背了下来,便都将目光集中到王勃身上,看他如何收场。谁知,王勃只是淡淡一笑,问道:“吴公子,既然你说这赋是你所作,那么序后尚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