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1 讲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 纲]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课 标] 概述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一五”计划的实行(1)背景(2)内容(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__________奠定了初步基础。易混易错 “一五”计划时期的工业化建设,只是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并没有实现工业化。2.三大改造(1)时间:1953 年到 1956 年。(2)内容:农民、手工业者参加_____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到________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关键点拨 农业合作社是新中国对个体小农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体形式。其好处在于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落后状况,并充分照顾了农民的困难和要求。国家顺利解决了农村土地所有制问题。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主要内容(2)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① 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②结果:会后,全国掀起“大跃进”的高潮。(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①“大,跃进”② 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③ 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政策调整(1)方针: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2)结果关键点拨 1956~1976 年正确的探索、错误的探索及启示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 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 _ _______领域。2.表现(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2)1975 年,邓小平____________政策使得国民经济好转,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状态。3.影响(1)导致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2)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丧失了发展的良机。易混易错 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指的是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并不是纠正“左”倾错误。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题 1 实施的条件(1)1952 年底,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