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学案(人教版选修《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学习重点 1.记:掌握本文的字音词语,背诵鲁迅的名言。2.读:通过探究方式,揣摩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3.写:根据所给场景,运用细节描写,写一段文字。4.练: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白描。一、诵记名言警句传主名言1.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2.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3.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4.愈艰难,就愈要做。改革,是向来没有一帆风顺的。5.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不可救药的民族中,一定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们瞪眼。这些孱头们。6.说过的话不算数,是中国人的大毛病。7.墨写的谎说,决掩不住血写的事实。8.从来如此,便对吗?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萧红是个短命的天才女作家。她以仅三十二年颠沛流离、短促悲凉的生命,留下了卷帙可观、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诗歌和戏剧等多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在短短九年的创作生涯(从 1933 年 5 月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算起)中,共出版过十一部文集:《跋涉》《生死场》《商市街》《桥》《牛车上》《旷野的呼喊》《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小城三月》《呼兰河传》《马伯乐》。创作总字数近百万,显示了不可多得的艺术才情和创作生命力。早在三十年代,萧红就被鲁迅称为“当今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2.文体知识——回忆录回忆录是用来追记本人和他人经历以及重要事件的一种文体。回忆录和传记的不同在于1它不是以某个特定人物为叙述中心的。像一般的自传,往往是传主的自我告白,显示自己复杂的内心经历。或者作为天才记录,是自我的特殊传记,主要是精神的自我形成史。回忆录会以作者“我”的眼光为叙述的线索,但是“我”可以是也可以不是主要的表现对象。主要的表现对象是围绕着“我”所发生的事件、“我”所看到所接触到的人物,集中反映“我”与周围人事的关系,体现“我”的评价和认识。(参照《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自传”条目;川合康三《中国的自传文学》第一章“自传在中国”)回忆录中的回忆往往是经过“过滤”的,萧红的这篇回忆录也不例外。“我”的眼光是其中的叙述线索,“我”所看到的,并不是鲁迅先生生活的全部,也不是鲁迅生活中那些伟大的部分,却往往是零碎的、平淡的、亲切的日常生活。三、夯实基础知识1.字正音准(先阅读课文,然后借助工具书,完成该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