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1/4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2/4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3/4
第 22 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学习目标 1.了解张可久的生平及其思想意识。2.理解张可久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愤世嫉俗的思想感情。3.学习作者以景寄情及以通俗之笔状深刻含义的写法。双调·水仙子·秋思张可久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秋风昨夜愁成阵。思君不见君,缓歌独自开樽。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诗意解读 这是一支怀念远人的闺怨小令。作者的感受是独特的。写法上也是别开生面的。起句以客观之景致笼盖全曲,突出了秋天之苍凉寂寥。白雁秋风,又值黄昏时节,“愁”字不点自出。“写寒云”的“写”用得极为巧妙,写者,画也。大雁高飞,在云间或排成“一”字,或排成“人”字,故谓“写寒云”。这里以天边的白雁暗喻远方的丈夫。前两句一写景,一写人。天上白雁,人间鸾女,既是映衬,也是对照,且都写得不同凡响。玉人瘦损,以青鸾顾影自怜作比,意味无尽。第三句猛回首,说到了昨夜秋风,自然而然点出“愁”字,并不忌讳语直。愁也罢了,偏又“成阵”,昨霄今日,陷入愁阵不能自拔,愁绪未曾稍减。“思君”二句,点明题旨,即愁之根由。思念自己的情人,却又百般无奈,无法见到,于是寻求排遣,歌一番,唱一阵。“缓”字透露出歌的节奏,一定是凄婉怨艾之曲;也隐隐透露了歌的内容——无非怀人幽怨之辞。一人哼唱,不仅不能排遣愁闷,反而更添抑郁。继而又开樽独酌,以求到醉乡去摆脱愁苦困扰。就这样苦苦地坐着,闷闷地饮着,慢慢地挨着。然而此时此刻,才刚刚是黄昏时候,那漫漫长夜,将如何熬过呵!结尾的“灯挑尽,酒半醺,如此黄昏”,令人黯然伤神。特别是“如此黄昏”,为读者留下无尽的联想余地,人们自然会想到“恁般长夜”,有余不尽,味永且长。名句识记 天边白雁写寒云,镜里青鸾瘦玉人。考点演示 这首散曲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尾句简要分析。答案 写闺中女子思念自己的心上人,却又无法相见的苦闷。主人公思念心上人而不得相见,为排遣愁闷,苦苦地坐着,闷闷地饮着,慢慢地挨着,灯要燃尽,酒已半醉,然而却“如此黄昏”。人们自然会想到那慢慢的长夜将如何熬过,由此表现主人公的思念之深重。一、作者简介张可久(约 1280-约 1348),号小山,庆元(今浙江鄞县)人。一生坎坷,四十岁前为功名奔波,1后曾为绍兴路吏,七十多岁尚迫于生计,为昆山幕僚。他专力写散曲,现存作品有小令 855 首,套数 9 套,为元人中创作散曲最多的作家。他的创作中流露出了生活的困窘与抑郁感伤,写尽了穷通...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案导学设计】2015高中语文 第四单元 第22课 张可久散曲二首学案 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