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课 祭十二郎文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归纳“省”“致”“就”“诚”“知”等多义词的用法。2.注意作者感情的复杂沉痛、起伏变化。晚 春韩 愈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赏析 此诗所描写的是郊游即目所见,绘出一幅百卉千花争奇斗妍的“群芳图”:春将归去,所有植物都探得了这个消息而想留住她,各自使出浑身招数,吐艳争芳,一刹那万紫千红,繁花似锦,连那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榆荚也不甘寂寥来凑热闹,化作飞雪。仅此寥寥数笔,就给读者以满眼风光之印象。本诗拟人手法运用得特别传神。一、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人,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曾任监察御史、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国子监博士、兵部侍郎、吏部侍郎等职,因而又称“韩吏部”。他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死后谥“文”,故又称“韩文公”。他的《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优秀散文丰富了他的文学理论。他的诗歌雄健、壮丽,摆脱了大历以后因袭与柔弱的诗风,然而有些诗作险怪、生僻和晦涩,且不够流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茅坤的《唐宋八大家文钞》将其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他的散文气势奔放,雄健浑厚。二、背景简介在韩愈诸多优秀的抒情散文里,《祭十二郎文》当推为其中的佼佼者,该文在我国浩繁的古代散文作品中,亦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名篇,历来被誉为“祭文中的千古绝调”。十二郎,是韩愈的侄子,名老成,他在韩氏族中排行第十二,故称为十二郎。韩愈与十二郎从小生活在一起,情逾一般骨肉。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在京城长安(今西安)任监察御史的韩愈骤闻十二郎死讯,悲不自胜,痛悼万分。在这种巨大的感情压力下,自他胸中涌出了这篇千古至文。三、相关知识祭 文祭文是对死者表示崇敬和怀念的一种文体,一般以简叙死者生卒年月、享年多少、由某人主祭为发端,以追叙死者生平,叙怀念哀痛之情为主体,以呼告死者安息、“尚飨”结尾。现在1的悼词,就是在这种文体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封建社会的祭文,多浮夸不实,流于对死者的歌颂,不足观。但也有语出肺腑,哀婉真挚,流传千古的作品。古文论者将袁枚的《祭妹文》和唐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 闻汝丧之七日(sānɡ) ② 及长(zhǎnɡ)③ 不省所怙(xǐnɡ hù) ④ 兄殁南方(mò)⑤ 归取其孥(nú) ⑥ 丞相薨(hōnɡ)⑦ 孰谓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