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间质肉瘤 【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的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点. 方法:应用光镜、透射电镜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对 1 例子宫外原发性 ESS 进行观察并文献复习. 结果:本例子宫外原发性 ESS 病变为多发性,累及右卵巢、阑尾、结肠和大网膜等处,伴有右卵巢、阴道、阑尾、结肠等多脏器子宫内膜异位症. 瘤细胞由浸润性、弥漫性增生的单一性圆形或梭形细胞组成,小血管丰富,2~5 个核分裂像/10HPF. 电镜观察示 ESS 瘤细胞超微结构近似正常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平滑肌细胞的形态特征. 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示肿瘤组织vimentin,desmin,EMA,ER,PR 阳性,而 CK ,SMA,S100,LCA,CD34 均为阴性. 结论:子宫外原发性ESS 组织发生来自子宫内膜间质细胞,可能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激素的影响有密切关系. ESS 具有向平滑肌、纤维母细胞和上皮细胞分化的特点. 【关键词】 子宫内膜间质肉瘤;苗勒管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免疫组织化学;透射电镜 0 引言 原发性子宫外子宫内膜间质肉瘤(endometrial stromal sarcoma, ESS)极其少见. 西京医院近期有 1 例原发于子宫外的 ESS,为多脏器病变. 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理诊断也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对这一病例的肿瘤组织进行了光镜、电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并复习了文献报道的12 例原发性子宫外 ESS[1-9],对其组织发生、抗原表达和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进行探讨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患者女性,46 岁. 于 200103 人流 10 mo 后出现同房后出血,自觉腹胀. 妇科检查发现阴道后穹窿有结节状赘生物,2 cm×2 cm×1 cm 大小,质硬、有触血. 宫颈、宫体未见异常. 右附件区可触及一 9 cm×8 cm 的包块. B 超检查示右侧卵巢囊性增大,约 9 cm×8 cm,左附件区未见异常. 入院诊断:① 子宫内膜异位症; ② 右卵巢囊肿. 行全子宫、部分阴道后壁、右侧附件切除术并切除增粗的阑尾. 202408 因再次出现便中带血,大便习惯改变伴有里急后重,下腹持续性隐痛不适 4 mo 入院. 纤维肠镜检查:结肠、直肠多个息肉,隆起于肠黏膜表面,半圆形或结节形. 指肛检查:肛门无内痔及肛裂,胸膝位距齿状线 5 cm 处,10~1 点位置可触及一不规则隆起,约 3 cm×3 cm. 质硬,凹凸不平,有压痛,不活动,指套无染血. 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