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讲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考纲要求]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考点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一、三民主义1. 形成(1)背景(2)过程(3)内容三民主义基本内容含义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评价2.实践二、新三民主义1.背景2. 标志: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图示图解]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3. 表现新三民新内容新发展新倾向主义民族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突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提出民族平等联俄、联共民权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唤起民众民生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关注工农生活扶助农工4.评价轻巧识记 孙中山与三民主义可归纳为“一、二、三、四、五”一个目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两个阶段: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三个革命:民族革命(前提)、政治革命(核心)、社会革命(补充)。四大成果:推翻清政府;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兴起国民大革命。五大转变:由从医救民到政治救国;由和平改良到暴力革命;由集中推翻清政府到全面反帝反封建;由依靠军阀到建立革命武装;由资产阶级独立奋斗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史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还视欧美,彼且瞠乎后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解读 史料反映了在中国实行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的紧迫性和可行性。史料二 中华民国就像我的孩子,他现在有淹死的危险……我向英国和美国求救,他们站在岸上嘲笑我。这时候,漂来了苏联这根稻草,因为要淹死了,我决定抓住它……我目前正在改组中国国民党,使本党能有更多的工人参加进来……为了谋求社会的根本改变,还要努力唤起民众觉醒。——1922 年孙中山谈话录解读 从史料看,20 世纪 20 年代前后,孙中山的思想认识发生重大变化:由效法英美到以俄为师;认识到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