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 2011 高效学习方案政治考点专项:经济●考点突破1.准确理解“商品”的概念(1)要准确地理解商品概念,必须把握两个条件:一是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凡不是劳动产品都不是商品。如空气、阳光等。二是劳动产品必须用于交换,才是商品。如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自己消费就不是商品;如用于销售,那就是商品。(2)只要是以交换为目的而生产的劳动产品,即使还没有交换,也属于商品,不能说只有开始进行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如工业企业生产的各种产品就是商品。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如果暂时不能实现交换,只能说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还没有得到实现,不能说它不是商品。如商业企业摆放在货架上的待售的产品也是商品。(3)商品和非商品的身份是可以转化的,商品一旦离开了流通领域,成了消费品,也就不是商品了。如商店里出售的钢笔,小刘在商店里购买钢笔,这是一种买卖关系,所以在这里钢笔是商品。但小刘把买来的钢笔作为礼品送给了小李,这里小刘和小李的关系,已不是买卖关系,因而在这里钢笔不再是商品。(4)商品从现象上看是物,实质上体现着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即体现的是生产关系。(5)从形态上看,商品分为有形商品和无形商品两大类。商品交换并非一定表现为物与物的交换。如第三产业中的许多行业向顾客提供的劳务、信息等就是无形的商品。(6)废品是不是商品。第一,废品相对于原有性能,已不再具有使用价值。从这种意义上看,废品不是商品。第二,许多废品可以卖给收购站,仍可用于交换,这是因为废品还具有其他方面的使用价值。从这个意义上看,它还是商品,但已不是原有性能的商品。2.商品经济及其产生(1)商品经济: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商品经济作为一种经济形态,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的最初出现是有先后之分的,不要以为先有商品生产才有商品交换,恰恰相反,是有了最初的偶然的商品交换,才有了专门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2)商品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商品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后,产生了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商品生产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商品经济。商品经济产生的两个条件是:社会分工、私有制。(3)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态,它是与自然经济、产品经济相对应的。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的经济;产品经济就是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社会预言中的“按需分配”的经济,它既不是为自己而进行生产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