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表现。2.掌握庆历新政的主要内容。3.掌握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成效、失败原因和历史地位。德育目标1.指导学生学习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这是北宋政治的一个显著特点。使学生认识社会危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统治危机,从而引发了政治改革。2.分析庆历新政的背景、性质、失败原因和作用,使学生认识是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导致了这次改革,它是对封建统治政策所做的一次局部调整,由于触犯了保守派的利益而失败,但为王安石的全面改革奠定了基础。3.分析、比较北宋中期的两次改革,使学生认识两次改革都是地主阶级进行的改革运动,是对封建统治政策所做的内部调整,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统治。由于一定程度上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失败,体现了改革的曲折性和复杂性。4.分析北宋中期的改革,特别是王安石变法,能够针对北宋统治的利弊进行大胆改革,并取得一定成效,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具有历史进步意义,使学生认识这种坚持改革的精神值得肯定。王安石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改革家。能力目标1.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概括、归纳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找出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培养学生概括、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的性质和根本目的,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比较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4.指导学生分析、评价王安石变法,培养学生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1.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2.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成效、失败原因和历史地位。●教学难点1.对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准确理解。2.对王安石变法历史地位的全面认识。●教具准备1.投影仪。2.自制投影图片:《王安石变法主要内容简表》。●教学方法1.图表法、对比法:可制作一些图表,列出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原因、内容、性质、根本目的、失败原因、影响作用等,便于学生比较。2.讨论法:组织学生对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关系、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内容、成效、失败原因和历史地位、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点等问题展开讨论。3.阅读法、讲解法:对于一些具体的内容,可提出一些问题指导学生看书,然后,教师再做讲解。用心 爱心 专心1●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堂构思本节内容包含三个方面:北宋中期的社会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