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损检测工程风险识别与防范第一节作业环境1.危害识别⑴ 管沟、基坑内检测时,易发生土方坍塌伤人事故。⑵ 高处检测作业时,易发生人员或设备坠落,造成人身损害或损坏设备事故。⑶ 设备电源线、照明线破损漏电,易造成触电事故。⑷ 现场使用便携式汽油发电机汽油滴漏时,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⑸ 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场所检测时,易发生火灾、爆炸、人员中毒事故。⑹ 被检设备、工件或检测设备固定不牢固,造成挤伤、碰伤和砸伤人员事故。⑺ 被检设备、工件、检测设备搬运过程中脱落,造成砸伤人员或损害设备事故。2.消减措施⑴ 在坑、沟内作业存在坍塌危险时,应实行放坡、支撑等安全措施。⑵ 使用牢固的脚手架、平台、梯子、防护围栏、安全网等设施,检测人员须戴安全带和安全帽,检测设备应固定牢靠。⑶ 采纳 TN-S 接地、接零保护系统,使用完好的电缆线。⑷ 发电机工况良好,无跑冒滴漏,周围不允许使用明火,保证通风良好。⑸ 检测前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的场所环境实施监测;在容器内作业前,办理进入受限空间作业许可票;落实通风、含氧量分析等安全措施。⑹ 被检设备、工件之间应有足够的操作空间,且放置整齐、牢固、可靠,检测设备应固定牢靠。⑺ 大型设备固定牢靠,人力搬运时应抓紧、抓牢,工作人员须劳保着装。第二节射线检测1.危害识别γ⑴ 源丢失,辐射损伤公众人员,造成社会恐慌。γ⑵ 源运输过程中防护不当,辐射损伤运输人员和公众人员。⑶ 检测过程中对放射作业人员造成一定的辐射损伤。⑷ 非放射作业人员进入放射区域,易造成一定的辐射损伤。⑸ 暗室手动处理过程中防护不当,显、定影液腐蚀皮肤。⑹ 废显、定影液处理不当造成环境污染。2.危险消减措施⑴ 指定专人保管,严格落实领用制度,设置两道安全锁的防盗门。γ⑵ 源放置在专用箱内,选择公众人员少的路段、时间段运输,执行运输申请、审批程序,并按审批运输方案运输;运输人员佩戴报警仪、个人计量仪,穿防辐射服。⑶ 建立源库、放射室;检测人员须持证上岗并佩戴个人计量仪、剂量报警仪,穿防辐射服、戴防辐射眼镜;设置声光报警装置、门机连锁装置;综合运用时间、距离、屏蔽方法保证当量剂量尽可能低,且小于限值。⑷ 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监督区)、设置警告标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管理区(监督区)。⑸ 暗室处理作业人员应戴橡胶手套。⑹ 废药液送交废液回收单位或污水处理厂。第三节磁粉检测1.危害识别⑴ 使用荧光磁粉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