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培育实践及构思一、各方重视,合理安排工程实践和学位论文都是硕士阶段重要的环节,充足时间的工程实践可以为高质量的学位论文提供坚实的基础,学位论文的撰写也需要充分的时间保证。要真正有效落实桥梁工程专业硕士一年或半年的工程实践,需要高校管理部门、相关企业、校内外指导老师和硕士生几方共同重视并努力才能解决。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桥梁实践环节的监督考核,重视培育基地建设,积极与相关企业建设联合培育基地;另一方面校内、外导师要有效沟通,依托相关的桥梁工程项目,指导硕士生进行有效的实践;此外,硕士生自身对实践要有正确的认识,积极主动寻找机会参加工程实践。具体操作上,导师应与讨论生共同商量,在制订培育计划之初,合理安排硕士期间的两年半时间。比如,可以在理论课程学习的间隙分阶段进行现场实践,把实践提前与课程同步进行;或者在实践过程中着手准备学位论文,将实践与学位论文结合起来,相当于把学位论文选题提前进行,并把论文工作时间拉长,因而学位论文的质量相应就容易提高了。笔者指导桥梁工程专业硕士的实践表明,通过对整个培育过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安排,进行一年的现场实践确实让他们在专业技术上提高很多,并促进了专业理论的学习,为学位论文的选题和撰写打下良好的基础,从而提高了学位论文的质量。二、缺乏桥梁工程专业硕士的合理评价标准(一)选拔管理方式降低了专业硕士的社会形象在宏观上,国家大力进展专业硕士。但是在实际的选拔和培育过程中,却降低了专业硕士的社会形象。桥梁工程专业硕士与学术型硕士一样,有两种选拔方式:通过全国统一考试入学和学校推举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入学。在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中,绝大多数首选报考的是学术型硕士,在无法入选学术型硕士的时候才会选择调剂到专业硕士就读;在推举免试的学生中,只有排名靠前的才能获得攻读学术型硕士的资格,排名靠后的只能获得报读全日制专业硕士的资格。这种选拔方式给社会和考生造成一种印象,即认为专业硕士在各方面要劣于学术型硕士。另一方面,在讨论生培育和管理过程中,学术型硕士和专业硕士所受到的待遇也不一样,导致全日制专业硕士的形象受到进一步影响。目前的硕士讨论生中,仍存在公费和自费之别,其中学术型硕士的公费名额往往占了绝大部分的比例,专业硕士只有很少的公费名额。因此,全日制专业硕士中,大部分学生需要缴纳每年上万元的学费,相比之下,大部分学术型硕士不仅可以免交学费,而且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