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闸墩裂缝如何产生?又该如何防治?1 工程现状水闸闸室主要由底板和闸墩组成,是呈倒 T“”字形 墙板 式水工混凝土结构。闸墩底部受闸底板砼约束,上部可以自由伸缩。闸墩裂缝一般呈竖直向,两端小,中间大,似枣核形。水闸闸墩裂缝向上开展,位于墩墙中部区域,一般略超过墩高的一半,“”是 上不着顶 ;下部距底板10~30cm,“”是 下不着底 ,常常为贯穿性裂缝,在已建和新建的众多水闸工程中,很多闸墩出现了裂缝,187 团近几年建设的各种水闸工程中,闸墩上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裂缝。如某场闸,为两孔闸,施工时混凝土泵送浇筑,底板混凝土浇筑 3 个多月后浇筑闸墩。闸墩分 22 层浇筑,层厚 40~60cm,层间间歇约 4h。新闸建成后,在中间全部 1 个闸墩和 1 个边墩都出现了贯穿性裂缝。水闸闸墩裂缝的广泛存在并不表明这样的问题是可以忽略的或任其进展的,正好说明了其突出性。裂缝的预防和控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多领域、不易解决、需深化讨论的综合性问题。2 裂缝原因分析为了更好地控制裂缝和实行有效措施对裂缝进行预防,必须对裂缝的成因机理进行全面的分析。大量的工程实践证明,闸墩裂缝的产生主要与墩体内外温差、混凝土的干缩、自生体积变形、外部约束等有关,通常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1 墩体内外温差水泥水化产生大量的水化热,在 1~3d 内可放出热量的 50%,甚至更多,当混凝土达到最高温度后随着热量的散发又开始降温,直到与环境温度相同。闸墩作为大体积混凝土,热量传递的同时更易在内部积存,导致了内部温度高于外部温度,内部出现峰值温度。升温阶段结束后,是散热阶段。内外混凝土散热条件不同,外部混凝土和外界环境接触,散热条件好,热量容易散发,内部混凝土散热条件差,于是在降温阶段又造成了外部混凝土温度低于内部混凝土温度。这样在升温柔降温阶段都使闸墩内外混凝土形成了同一方向的温度梯度,导致了其变形的不一致。内部膨胀受到外部的限制,或相应地外部收缩受到内部约束,于是在外部混凝土中产生了拉应力。当外部混凝土拉应变达到其极限拉应变,裂缝就由此产生。裂缝初期很细,随着时间进展继续扩大、变深,甚至贯穿。除了混凝土水化引起的温度作用外,运行期环境温度变化也会产生作用。特别是遇到寒潮袭击、表面温降特别大时,裂缝进展更为严重。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影响内外温差的主要因素有混凝土水泥用量、水泥品种、浇筑入模温度及环境温度等。2.2 混凝土的干缩随着水泥的凝聚、硬化,混凝土中的水分在未饱和空气中慢慢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