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深基坑监测存在的若干问题 一、深基坑监测的意义 随着城市建设的进展,基坑施工的开挖深度越来越深,从最初的 5~7m 进展到目前最深已达 20m 多。由于地下土体性质、荷载条件、施工环境的复杂性,对在施工过程中引发的土体性状、环境、邻近建筑物、地下设施变化的监测已成了工程建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于复杂的大中型工程或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往往难从以往的经验中得到借鉴,也难以从理论上找到定量分析、预测的方法,这就必定要依赖于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监测。首先,靠现场监测据来了解基坑的设计强度,为今后降低工程成本指标提供设计依——据。第二,可及时了解施工环境地下土层、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建筑在施工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及影响程度。第三,可及时发现和预报险情的发生及险情的进展程度,为及时实行安全补救措施充当耳目。 二、深基坑监测的内容及方法 深基坑施工,必须要有一定的围护结构用以挡土、挡水。围护设施必须安全有效。浅基坑的围护结构以前常用的是钢板桩或混凝土板桩;深基坑则大多采纳现场浇灌的地下连续墙结构或排桩式灌注桩结构,并配以混凝土搅拌桩或树根桩止水。开挖时,坑内必须抽去地下水,7~15m 深的基坑,中间必须配二到三道水平支撑,水平支撑采纳钢管式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围护结构必须安全可靠,并能确保施工环境稳定。从经济角度来讲,好的围护设计应把安全指标取在临界点附近,再靠现场监测提供的动态信息反馈来调整施工方案。 1、以下内容是基坑监测目前能够做到的也是应该做到的项目: (1)地下管线、地下设施、地面道路和建筑物的沉降、位移。 (2)围护桩地下桩体的侧向位移(桩体测斜)、围护桩顶的沉降和水平位移。 (3)围护桩、水平支撑的应力变化。 (4)基坑外侧的土体侧向位移(土体测斜)。 (5)坑外地下土层的分层沉降。 (6)基坑内、外的地下水位监测。 (7)地下土体中的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 (8)基坑内坑底回弹监测。 2、观测点的布设 测点布设合理方能经济有效。监测项目的选择必须根据工程的需要和基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在确定测点的布设前,必须知道基地的地质情况和基坑的围护设计方案,再根据以往的经验和理论的预测来考虑测点的布设范围和密度。 原则上,能埋的测点应在工程开工前埋设完成,并应保证有一定的稳定期,在工程正式开工前,各项静态初始值应测取完毕。沉降、位移的测点应直接安装在被监测的物体上,只有道路地下管线若无条件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