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06 飞向蓝天的恐龙获奖教学设计 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读七个字,会正确书写十三个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狠、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快、敏捷”等词语。能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3.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过程。过程与方法:1.体会课文中语句表达很准确的词句,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进展的过程。2.和同学沟通读后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体会文章的情感。3.练习朗读课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究求知的浓厚兴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体会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句的写法,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进展的过程。2.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激发学生对恐龙讨论和探究的兴趣。教学难点:体会课文中表达准确的词句的写法,学习有顺序地叙述事情进展的过程。三、教学策略《飞向蓝天的恐龙》是一篇科普文章,主要向人们介绍了科学家根据讨论提出的一种假说:鸟类很可能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二十世纪末,我国科学家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为人们想象恐龙飞向蓝天、变化为鸟类的演化过程提供了证据。文章既揭示了科学家们在古生物讨论方面的重大发现,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究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教学时可以实行如下策略:1.彰显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是由语言与文字组成的,学语习文应该成为终极目标,唯有立足于语言的习得表达才能体现学科的本位。在整个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细心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感悟语言的准确。2.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谈自己对恐龙与鸟的认识和了解: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理解词语。出示课件:笨重;迟钝;轻灵;敏捷;凌空翱翔。2.恐龙与小鸟无论从外形或是生活习性等方面看似乎毫不相干,是差异极其悬殊的动物,万万没想到小鸟竟然是由恐龙演化而来的。想知道科学家是怎么发现的吗?让我们到课文《飞向蓝天的恐龙》中去寻找答案。3.齐读课题。【设计意图】揭示科学家们在古生物讨论方面的重大发现,同时也向学生开启一扇探究古生物的科学之门,唤起他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