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呐喊》高四册语文教案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进展过程; 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重点 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进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 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究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 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 14 篇(第一版是 15 篇,包括《不周山》。)1922 年 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的(《呐喊》自序)。 二、简介“序” 什么叫序?什么叫自序呢?请大家齐读“自读提示”前三句话。 提示已讲得很清楚,序言,是写在著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进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三、分析课文 1.引出“梦” 问:缘由即来由,那么本文在哪里概括交代了《呐喊》的来由? 明确:开头部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问:是什么的“一部分”? 明确:“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的一部分。 问:这里“梦”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问:为何理想叫做“梦”呢? 明确: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 问: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 师:梦的产生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进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先来看文中叙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思想又是如何进展的呢?请对比下面的表格看课文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找出地点并概括其生活经历和思想进展。 2.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思想进展的过程。(用投影复片)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进展 绍兴 侍亲疾 先请一学生找出文中地点: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再请学生自读课文填写生活经历、思想进展,学生大体完成后再讨论明确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见下,学生概括恰当的少讲评,概括不到位的作指导) (1)绍兴 侍亲疾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问:在绍兴的四年,作者做了什么? 明确: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并寻找药引。 中心事件是侍侯久病的父亲,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侍病父”或“侍亲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