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悲剧》高中语文教案 学习目标 1.感知课文,了解谋篇布局的特点;层层铺垫。 2.揣摩重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拟人手法的作用。 3.理解“幽径悲剧”的含义,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矢志不移地维护真善美的决心。 学习重点 1.谋篇布局的特点。 2.重点词语的含义,拟人手法的作用。 3.作者的思想感情,幽径“悲剧”的内涵,藤萝的不幸遭遇以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教学设想: 特定的历史时期,愚昧的人们不放过任何展示美的事物,这种行为深深刺伤了作者爱美、维美的心灵。他对美的热爱,对愚氓的痛恨化作浓浓的悲伤,深深地感染了每一位读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我着重是让学生感受作者细腻、哀婉、愤懑的思想情感。培育学生正确对待环境,热爱环境的情感。具体做法是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品评、挖掘,联系时代生活,让他们倾听大自然的呼声,责备愚氓的恶行,明白善待环境就是善待人类、善待自己。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人物有悲有喜,故事有悲有喜,一条小路还会有什么样的悲剧呢?让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季羡林的《幽径悲剧》,从中去感受这些吧。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整体感知内容。 朗读形式:找几位学生分别读文章 画出下列词语并听准读音。 曲折 懦者 萧条 浩劫 诛伐 惆怅 渺小 虬干 毛骨悚然 愚氓 摇曳 绽开 万斛 潋滟 三、再(默)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感知文章结构。 Q:题目为“幽径悲剧”,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整体上写“幽径”呢? A:1—6 节。 引导学生认识“幽径”的还突出体现在“藤萝”上。 Q: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呢? A:7—16 节。 Q:那么文章的哪几节文字是在写“藤萝”的“悲剧”呢? A:11—16 节。 请同学们据此把文章分成三部分,研读每部分并内容,各拟一个尽可能简洁的小标题。 第一部分(1—6) 幽径四季美景。 第二部分(7—10) 幽径藤萝之美。 第三部分(11—16) 藤萝悲剧。 四、研读课文 第一部分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幽径的?作者是怎样写幽径美景的? 1、两个方面:一是写幽径有来头,不可等闲视之。二是写幽径四季的美景。 2、从“山上”“湖中”两个方面写景物之美。 写山上之美,是按时间顺序,从“春天”写到“夏天”,再写到“秋天”,突出“总有翠色在目”。写湖中之美,着重表现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充满了一股无比强烈的生命力。 最后又以一段文字合写冬天景象,意在表明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