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瀑布》教学设计 《瀑布》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第十一单元的主题是“清清的水”,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在朗读、背诵时体会诗的意境,强调学生独立识一部分生字。《瀑布》是本单元的开篇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全诗以描写景物而见长,比方手法的运用尤具特色。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方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诗以描写的对象为题,突出主体,简洁醒目。诗句使用叠句、对偶和排比,十分富于节奏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学情分析: 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加之二年级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有限,因此在本课可以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感悟语言文字,升华情感的作用。 教学目标: 1、认识 12 个生字,会写 6 个生字。继续培育独立识字的能力。 2、在朗读中培育语感,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背诵这首诗。 3、体会比方句表达的意思,培育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中体会瀑布的雄伟壮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揭示单元主题,并出示水的不同图片。 2、出示瀑布图片,进行比较,引出课题。 3、板书课题,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读课文,出示阅读要求。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文中的生字、新词。 3、同桌互相检查生字。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齐读。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齐读。 4、指生分节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想一想瀑布是什么样子的,你能不能用一个词说一说呢? 三、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1、第一小节 (1)自读第一小节,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怎么写的? (2)从“还没看见瀑布,先听见瀑布的声音”,了解到瀑布的声音很大。指读。 (3)瀑布的声音是什么样的呢?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抓住“叠”字理解叠叠的浪是什么样子,借助画面加深理解。感悟朗读。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风吹过松林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比较:哪句更好?为什么?感悟画面,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 (4)播放瀑布录音,想一想,你觉得这声音还像什么?展开沟通。 (5)学了第一小节,瀑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6)齐读第一小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