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金华双龙洞》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教养 ①、学习本课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②、按游览的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和主要内容。 ③、归纳中心思想,练习按文章叙述的方法给课文列提纲。 ④、通过学习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教育 教育学生要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3、进展 学生的观察力、综合概括能力、背诵能力等。 二、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写提纲。 2、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作者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的。 三、课前准备:生字词卡片、幻灯片、幻灯机、录像带、录像机等。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生字词,通读课文。 2、理清课文的游览顺序,给课文分段。 3、教学课文一、二、三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导入课题,板书题目。齐读题目,指导理解“记”的意思。 二、通读课文,说说课文大概写了什么。 三、检查预习情况,指导读准生字词。 四、理清条理,给课文分段。 1、问:按游览的顺序,课文可以分几段?怎样分? 2、检查分段情况,指导分段。 五、再读全文,说说作者游览了哪些地方?游览的路线是怎样的?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六、讲读课文一至三段。 1、作者出了金华城,去双龙洞的路上看到了什么?默读课文说 说。(映山红)(油桐)、(沙土)、(新绿)、(溪流)。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给作者的感受怎样?(板书:一片明艳) 3、观看录相,亲自感受。你觉得路上的景色如何?指导感情朗读。 4、作者还听到了什么?溪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会有时而窄,时而宽,时而缓,时而急的变化?观看录相,然后说说。 5、作者为什么要写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溪流和双龙洞有什么关系? 6、作者先游览了洞口,你觉得洞口有什么特点?(板书:突兀森郁)理解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7、外洞又有什么特点?读读文中的句子,认真体会,然后说说。 8、观看录相,亲自感受。感情朗读写洞口和外洞的语句。 9、有感情朗读一至三段。 10、小结: 这一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的一、二、三段,了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跟作者一起游览了路上和洞口、外洞的景色。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讲读课文四、五、六段,了解双龙洞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弄清了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