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说课稿 一、说教材分析 《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是继“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之后的从另一角度探究影响物体沉浮因素的一课本课的主旨是要让学生认识到改变水的密度也可以改变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科学》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加强探究式学习和动手实践等学习方式的运用,从而为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我把这节课定位为实验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 二、说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学习目标 让学生经历通过控制变量来探究影响物体沉浮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了解”观察一发现一推测一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培育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启发他们在课外进行科学探究活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以探究为核心,让学生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加强学生同伴合作,提问、设想、动手实验、表达、沟通,保证每组同学部有机会进行实践活动的机会。 三、说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引出讨论问题,以及对产生这些现象的可能原因进行大胆推测,设计验证方法。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四、教学难点: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五、说教学准备: 烧杯 1 号和 2 号,分别盛清水和盐水、马铃薯若干、每组一个杯子、一杯水、一杯盐、一杯味精、筷子、药勺课件。铁勺子每组 1 个、火柴一盒、滴管两只、塑料尺子。 六、说教法 根据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应该具有开放性这一基本理念,针对这堂课,我实行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实物创设情境法。我在课的开始就要想办法激起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新课引出,我出示土豆 (马铃薯)举两个烧杯,由学生把马铃薯放到两个水槽中,是沉还是浮呢?学生顿时活跃起来,这样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 2、探究式教学法是本课的主要教法。此课教学思路确定为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提出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对问题找出一至两个可以在课堂上讨论的问题,再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提出讨论方案。接着,让学生进行实验,并对实验进行验证,最后得出结论。其教学程序为”创设情景一学生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设计讨论方案一实验探究一作出验证一得出结论”。 3、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保证学生有充足的实验观察时间,有充分的思考提问时间,有充分的沟通共享时间,让学生做到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提倡学生在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