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中外文学精品质疑导读初探杭州市萧山党山中学 邬昌玲摘要: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言能力发展的同时,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语文书中的文学作品以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使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水乳交融。我们希望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质疑导读,使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关键词: 文学精品 质疑导读一、丰富的文学资源为教师和学生拓展了多彩灵动的文学天空。在中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章和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提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鞑假恶丑,它们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想、陶冶学生的情操、净化学生的心灵。“教语文就是教做人,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的确是真知灼见。1、享受和体验美。生活处处都有美,文学作品源于生活并再现生活。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所描写的事件、场面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使人产生一种真实的美感。2、积累和活化语言。教材中选入的文学作品具有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文学语言、强烈浓郁的抒情色彩和优美深邃的意境,学生通过这些语言文字的范例,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沉淀深厚的语感内涵,辨析、获取、习得、再现语言文字的美。学生把这些知识运用到了课堂,也运用到了生活。 3、培育和陶冶高尚的情操。我们的学生经历单一、思想单纯、生活单调,正需要思想的启迪、情感的陶冶和精神的铸炼,即需要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熏陶,使他们于潜移默化中修身养性,发育精神,终生受益,不至于在现代大众文化的狂潮面前茫然失措、迷失自我。人文熏陶传递出“相看两不厌”的效应,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选入中学语文中外文学精品一览(浙教版)图表省略此外,新增选的课文也均出自现当代的名家名作。二、质疑导读,让文学作品在今天焕发新时期的墨香。导读是语文教学常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所谓导读,是指教师运用某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用心 爱心 专心仔细阅读,深入思考,发掘问题,主动领悟,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这里说的“相机诱导”,亦即“导读”。在一般情况下,导读的实现是凭借质疑的手段进行的。众所周知,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