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标要求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目标分解1. 了解掌握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教育兴起的有关史实和成就2. 了解“文革”中“教育革命”的史实以及影响3. 了解新时期教育发展的伟大成就,联系现实分析“科教兴国”战略的伟大意义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提高国民素质,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取决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那么,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事业是如何发展?与经济发展有何关系?建议教师本课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运用历史图片、影视资料和多媒体课件等多种手段,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相结合,引导学生归纳整合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具体步骤为:一是让学生围绕以下问题阅读教材、总结归纳,如“建国后政府为发展教育采取了哪些重大举措?新中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等等。二是以“图片上的历史”为题,让学生像一个历史学家那样研究图片中的历史信息。为使课堂教学紧凑有序,课前应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以备课上由学生解说。三是由教师讲解说明教育和科技、经济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确立:(1)按《共同纲领》规定,逐步建立起新的教育管理制度。(2)改革学制,确立了社会主义新型教育制度。2.人民教育方针的制订及实践:(1)制订:1957 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2)教育改革实践:刘少奇倡导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两种教育制度”与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两种劳动制度”。在办学体制上,采取多种形式办学。3.取得成就:(1)到 1965 年,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2)奠定共和国教育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培养造就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骨干力量。新中国政府对旧教育的彻底改造:新中国成立后,为发展人民教育事业,政府对旧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主要做了以下几件事:第一,创立人民教育制度。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立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第二,对被帝国主义把持的学校,收回教育主权。第三,改革学制。新学制改革了不合理的年限和制度,对各级学校进行了调整,使各级不同程度的学校更好地衔接起来。二、“文化大革命”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