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语文上学期 第十二周周五《和谐的至境 3》早读材料 人教版风雅诗斋书边事张 乔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注]调角:即吹角,角是古代军中乐器,相当于军号。断:是尽或占尽的意思。倚:是“靠 ”的意思。这两句极写在清秋季节,万里长空,角声回荡,悦耳动听。征人倚楼的安闲姿态,表明边关安宁,征人无事。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郊梁州:当指凉州,在今甘肃省境内,曾一度被吐蕃所占。穷边:极言边塞地区的广漠。此水:不确指,也可能指黄河。鉴赏指引:作者生平不详。唐 朝自肃宗以后,河西、陇右一带长期被吐蕃所占。宣宗大中五年 (851),沙州民众起义首领张议潮在出兵收取瓜、伊、西、甘、肃、兰、鄯、河、岷、廓十州后,派遣其兄张议潭奉沙、瓜等十一州地图入朝,宣宗因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大中十一年,吐蕃将尚延心以河湟降唐,自此,唐代西部边塞地区才又出现了一度和平安定的局面。张乔这首诗是在这种情况下写的。诗的首联描绘了一幅 边塞军旅生活的安宁图画。颔联将视觉从王昭君墓扩展到遥远广阔的凉州地带,描绘出一派日丽平和、十分安定的景象。颈联写边关安定,无蕃兵阻挠,游客纷纷来游。末联两句写出作者的心愿,渴望各民族能和睦相处。全诗抒写诗人在边关的所闻、所见、所望、所感,意境高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有抑扬顿挫;运笔如高山流水,奔腾直下,而又回旋跌宕。文言读吧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之,使者不饱(晏子把食物分出来,给使臣吃,结果使臣没吃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曰:“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于是派公差送去千金与税款,请他用千金与市租供养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曰:“婴之家不贫,以君之赐,泽覆三族,延及交游,(由于您的赏赐,恩泽遍 及父族、母族、妻族,延伸到朋友,并以此救济百姓)以振百姓,君之赐也厚矣,婴之家不贫也。婴闻之,夫厚取之君而施之民,是臣代君君民也(从君主那里拿来厚赏然后散发给百姓,这就是臣子代替君主统治人民),忠臣不为也;厚取之君而不施于民,是为筐箧之藏也(这是用筐箧收藏财物归为己有),仁人不为也;进取于君,退得罪于士(在朝中,得到君主的厚赏,在朝外,取得君主赏赐不能与士人共享而得罪他们),身死而财迁于它人,是为宰藏也,智者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