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语文上学期 第十四周周三《名士的风流 2》早读材料 人教版风雅诗斋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咏史 赤壁周 曾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注]赤壁:赤壁山,在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地处长江南岸,峙立江边。山岩呈赭红色,故称赤壁。相传为三国时吴、蜀联合火烧魏军处。戟:古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利刃销:毁。将:拿起。认前朝:辨认出是前朝遗物。周郎:周瑜。铜雀:铜雀台,曹操所建故址在今河南临漳县。二乔:即大乔 、小乔。《三国志·吴书·周瑜传》:“孙策欲取荆州,以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乔公二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乔瑜纳小乔。”如二乔被俘送铜雀台,意味着东吴的败亡。魏帝:指曹操。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曹操领兵南下攻吴,北方士兵不习水战,所以用铁链将战船首尾联结。周郎部将黄盖以船载浸油枯柴,上盖惟幕,诈降曹操。当船靠近曹操的兵船时,吴兵纵火焚烧,这时恰好东南风起,火势向西蔓延,烧毁了曹操的船队,曹军大败。假:借。鉴赏指引:杜牧的《赤壁》诗从赤壁之战的遗物入手,发表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他认为周瑜的成功出于侥幸。这一看法不一定正确,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周瑜、诸葛亮采取的联合政策,以及他们在军事上合理部署,占尽种种优势,是可以击败曹操的。诗的主旨在于感叹兴亡。 周曾的《咏史·赤壁》诗热烈地赞美了周瑜在这场决定性战役中的不朽功绩。并且通过战争场面的描写,使周瑜英雄形象跃然纸上。文言读吧太宗朝,有王著学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匆忙)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大家文坊在忘记与铭记的两岸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在生命之河的左岸是忘记,在生命之河的右岸是铭记。我们乘坐着各自独有的船在左岸与右岸穿梭,才知道 --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 行走在人生路上,我们笑看窗外花开花落、叶枯叶落,静观天外云卷云舒、风停风起在路上,我们经历着太多太多悲喜交集的事,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