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德阳五中高一语文下学期 第三周周一《时光的痕迹 1》早读材料 人教版风雅诗斋[双调]折桂令 中秋张养浩 一轮飞镜谁磨①?照彻乾坤,印透山河。玉露泠泠②,洗秋空银汉无波③,比常夜清光更多,尽无碍桂影婆娑。老子高歌,为问嫦娥,良夜恹恹,不醉如何?[注]① 飞镜:比喻中秋之月。②玉露泠泠:月光清凉、凄清的样子。③银汉:天河。鉴赏指引:同样写月,不同的作者、不同的主题会有不同的观察角度和不同的写法。李白的《月下独酌》抒发的是世无知音的寂寞之感,他笔下的月既不解饮,又不懂情,无知而冷漠。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抒发的是坎坷路途中的落寞情怀,他想象中的月宫是“高处不胜寒”,强调的是“月有阴晴圆缺”。张养浩的这首散曲抒发的则是中秋之夜一醉方休的情致,因此,作者着力描写的是月光的澄彻,通过对澄彻月光的反复渲染,创造出一种异常宁静的境界氛围。文言读吧郑子产晨出,过东匠之闾,闻妇人之哭,抚其御之手(子产按住车夫的手)而听之。有闲(过了一会儿),遣吏执(抓来)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异日,其御问曰:“夫子何以知之?(您凭什么知道那妇女是凶手?)”子产曰:“其声惧。凡人于其亲爱也,始病而忧,临死而惧,已死而哀(刚病时忧愁,临死时恐惧,既死后悲哀)。今哭已死不哀而惧(现在她哭已死的丈夫,不是悲哀而是恐惧),是以知其有奸也。”(《韩非子·难三》)大家文坊今天最好我曾经有过许多灰暗的日子,事后庆幸自己终于摆 脱了这些灰暗。 许多年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步入灰暗的日子,并非步入灾难。摆脱这些日子,值得庆幸,但我在摆脱了灰暗的时候,也摆脱了日子。这时我才觉得可惜,然而晚了。我所说的灰暗日子,是指青少年时期的百无聊赖。在“文革”中,孩子们绝不会拥有今天的丰富多彩。想造反么?我们的年龄不够造反的资格。除了大字报和传单,看不到其他可以阅读的东西。学校早就不上课了,我们不知道何去何从。充裕的光阴,对我来说是一条浩远而无力泅渡的大河。多余的时光是一块块飞掷而来的石块,把人压得透不过气。后来才懂得,无聊是一种深刻的折磨。无聊不仅仅是没有事做。寺中高僧闭目静思,并不是无聊,河畔白鹤阔步闲行,也不是无聊。无聊 如同被扯掉触须到处 乱爬的蚂蚁,是断了线被挂在树梢的风筝,是找不到波段嗡嗡乱响的半导体。许多人度越这样的日子,都会想到难捱。许多人都有这样的企盼,即明媚有趣的生活只存在于未来。所以,我们不惜以抛弃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