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中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课标要求】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三大制度出发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过程,以及各项政治制度的职能、作用意义等,与西方国家代议制、政党制度相比较,认识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学习重点】1954 年宪法的颁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意义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意义。【学习难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立的原因、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的含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自主学习】一、 新中国的建立(开国大典)1、准备:1949.9,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主要任务是讨论 会议通过了《 》2、开国大典:1949.10.13、性质特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唯一的合法政府。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4、意义:A 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 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C 中国进入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 D 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1、目的:为保障在政治上从 向 顺利过渡,以替代临时宪法《共同纲领》。2、内容:A 确立了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府组织原则,规定了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制定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方针政策,过渡时期总路线写入宪法中。B 分为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国旗、国徽和首都等四章。3、性质:1954 年宪法是第一部 类型的宪法4、意义:A 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成果 B 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C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D 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⒈ 确立⑴ 时间: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 》,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⑵ 意义:这一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各项 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 与 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 。⒉ 曲折发展⑴1957 年,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