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课堂案 一 考情分析(备注:让学生了解考查的重点有哪些?根据这些重点内容确定学习目标)考纲展示考情分析2012201320142015发展观发展的含义福建 36江苏 37天津 14海南 22全国新课标 1 20全国新课 2 21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江苏 31重庆 32山东 30江苏 37浙江 30安徽 9四川 9北京 40量变和质变江苏 29江苏 33安徽 27四川 8山东 34浙江 27山东 43北京 38二 考点梳理(备注:注重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熟练的掌握课本知识)发展具有普遍性,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2、发展的实质、新事物的判断标准3、发展的趋势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1)为什么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2)为什么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4、发展的状态:量变与质变的统一原理:两者的辩证关系方法论知识延伸: 5、发展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自我否定)6、发展的原因、源泉、动力:矛盾7、发展的根本原因、根本动力:内因(即内部矛盾)8、发展的条件:外因(即外部矛盾)9、发展的根本原因:事物的内部矛盾10、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三 构建知识框架(备注;找出知识点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四 拓展训练 (备注:加深对常考知识点的理解、运用。) 1、发展的实质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发展的,都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这表明A.发展就是曲折的运动 B.数量变化的运动就是发展C.发展就是产生新事物的运动 D.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就是发展 2、发展的趋势道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 (2012 江苏单科,31,2 分)近百年来,人类关于储存介质的发明,经历了从录音带到软盘、光盘、U盘等的过程。随着科技进步,存储能力更强的介质还将不断出现。这说明 A.事物总处在渐进和不显著的变化中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的、曲折的 C.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和上升的 D.有序的系统内部结构促进事物发展(2)(2014 四川文综,9,4 分)观察右图。从哲学角度看,图中之人( )① 否认意识活动的选择性② 否认事物发展的前进性③ 否认意识活动的创造性④ 否认实践的主观能动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3、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1)(2015 海南) “逆水行舟,一篱不放缓;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A 离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量变不会引起质变 B 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能改变事物变化的必然趋势 C 没有渐进的量的积累,任何质变都不可能发生 D 任何事物的量变引起的质变都是前进上升运动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