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郯城三中高一物理《功》教案 2分管领导课时1第 14 周 第 1 课时 总第 24 课时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初步认识做功与能量变化的关系。2、 理解功的含义,知道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缺少的因素。3、 正确理解并应用公式 W=FLcosα 计算力的功。[4、 明确功是标量,正确理解正功和负功的含义,能正确判断正功和负功。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使学生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学习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功的概念理解和求解功的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态度,遇到问题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重点、难点重点功的概念理解及公式 W=FLcosα 的理解应用。难点功的适用条件及正负功的理解教 学 过 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修改意见演示单摆运动,分析小球从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是因为小球受重力作用并且在重力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出示水坝图片,水的势能转化为动能同样是因为水受重力作用并且在重力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从而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就是做功过程(板书),引入新课。一、功然后实验演示:(1)水平拉力拉动放在桌面上的木块; (2)用竖直向上的力提着木块沿水平方向移动。学生思考总结做功的两要素: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首先请同学们回忆初中所学,回答功的定义。学生利用以前学习的功的公式进行计算。FFLLFFααlFF移。最后让学生计算两次实验时功的计算公式。学生计算后,提出如果力的方向与物体的位移方向不一致,如何计算功的大小?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经过讨论学生可以想到将力 F 分解思考如果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不一致,应该怎么办。ααlFFLFL2αL1到沿位移方向和垂直位移方向即:得出: W=Fcos ·l教师可以继续引导:还有其他方法吗?(若学生回答不了,教师可以进行提示:;力 F 是矢量可以分解,而位移 L 亦是矢量,能否分解?若能应如何分解?)经讨论或提示,学生能够想到还可以将位移 L 分解到沿力方向和垂直位移方向即:得出:教师总结: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即W=FLcosα。然后让学生说出功的单位J及其意义。教师提出问题:弹簧(劲度系数为K)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一水平面上的滑块,用力将弹簧拉伸X后放手,弹簧恢复首先由 α 的范围讨论 cosα 的可能值进而得出 W 的情况,并总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