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江苏省2014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致橡树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2014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致橡树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1页
1/2
江苏省2014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致橡树学案 苏教版必修1_第2页
2/2
江苏省 2014 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致橡树学案 苏教版必修 1【学习目标】1、把握诗中的意象所蕴含的感情和意义。2、体味象征手法的运用及诗歌以比喻为抒情的的主要手段。3、感悟诗人渴求提倡的爱情观。【问题情境】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女诗人。1972 年开始写诗,1979 年发表诗歌。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 。 舒婷崛起于 70 年代末中国的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辈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 ”大潮。他们的诗一改新诗明白如话、几近分行散文式的传统特点,意蕴浓厚而不求显露,变诗的单一形象为多层次的意象迭加,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阐释余地,使许多诗失却传统的明朗色彩,蒙上了一层朦朦胧胧的氛围。他们是一群在十年动乱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带着被伤害后的浓重的愤恨和茫然的失落感,带着从生活底层而来的严峻的深思和对于追求的深沉渴望,表达了这一代人对国家命运的反思,对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审慎思索和批判。【我的疑问】备注【自主探究】1、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 句),思考并讨论: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明确: 2、朗诵后半部分,然后讨论:诗中的“木棉”和“橡树”有何深刻含义?明确:3、细读文章后半部分,揣摩作者所表达的爱情观是怎样的?明确: 【自主探究】1、诗中意象可概括为几组、几类?明确:2、这几类意象各有什么特征?明确: 3、诗人用哪些词语将这两类意象联系在一起的?明确:4、这样写表现诗人什么样的爱情观?明确:5、讨论:这首诗五处运用对照的写法,请分析每处对照,所揭示的深层含义及其作用。明确: 1【回标反馈】【课堂检测】1、诗人在《致橡树》中追求的情感关系是( )A 彼此相爱 B 相互依赖 C 相互帮助 D 平等尊重2、诗中“不像攀援的凌霄花”“不学痴情的鸟儿”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表现诗人对爱情的追求和憧憬 B 打破束缚女性的传统枷锁C 宣告自己不愿做男性的附庸 D 表现现代女性的内心渴望3、本诗中,最能体现作者破除旧传统强加在女性身上的枷锁的决定性诗句是( ) A“不,这些都还不够!” B “也不止像泉源/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C“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D“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阴重复单调的歌曲”4、根据诗...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江苏省2014年高中语文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致橡树学案 苏教版必修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