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读后感 1900 字开学以来,我终于可以弹去各种浮躁纷扰,静下心来好好地去读一本书了。因为喜爱老舍先生,所以最近一直在读他的作品。我几乎是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读完了《四世同堂》这本怪长的书,我说不上对这本书有多么高深独到的见解,可是又觉得心中隐隐有想表达的某种东西,不吐不快。 在没看这本书之前,单从字面理解我猜是是讲一个四代同堂大家庭的故事,这确实没有偏离我的思维轨道,可是当真正细细品读的时候,我才发现里面内容别有一番天地,远远超乎我那狭窄的想象。 《四世同堂》分为《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是一部表现在日本侵略中国时期北平沦陷区普通民众生活与抗战的长篇小说。小说是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四世同堂的祁老太爷一家子为线索,生动再现了北平这个有着上千年历史文化老城下的儿女在日军铁蹄残暴的蹂躏下忍辱偷生到被逼抵抗的鲜活历史事实。 假如说第一部《惶惑》是北平初陷时北平人民的迷茫慌乱的迷茫期,那么第二部《偷生》就是忍辱偷生和汉奸横行的过渡期,第三部《饥荒》则以更加深沉哀痛的笔调叙述了北平弹尽粮绝后的生存无望。 文中讲述的三代人,彰显出新旧混杂的时代心理。第一代人是以祁老太爷为代表的从清末到民国的老人,承袭着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封建制度思想;第二代人是以祁天佑为代表的民国年间的地道北平人,他们中规中矩地遵守着北平的规矩,观念守旧、行为迂腐;第三代人是以祁瑞宣祁瑞全为代表的新青年,他们思想开放、热血方刚,对国家、民族有了清楚的概念,以做亡国奴为耻。 这三代人在北平最不起眼的小羊圈里,原来过着幸福和美的生活,谁知一场中日战争打破了北平的宁静,就像黎明与黑夜交接时的破晓,打破了自以为是的梦,尽显人性的卑弱虚伪。 战乱年代里,小羊圈的街坊邻居死的死,逃的逃,没胆量的把头塞进日本人的铡刀下卑躬屈膝地活着,没骨头的舔着狗一样的嘴脸卖国求荣谋官上位,但凡有一颗爱国心的,敢挺起胸膛抗争的,少之又少。同样都是北平人,却有着虚的、假的、扭曲的、变态的形形色色的面孔。 老舍先生带着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了北平的文化,批判了传统存在的劣根和人性的弱点。让人觉得可笑的是,自诩为一国之都的北平,在灾难来临之际,如同一个摊上大事就慌慌张张的孩子,庄严肃穆只是它遮羞的外表,骨子里几千年遗留下来的陈腐暴露无遗。 日军不费吹灰之力轻易地就占领了北平,而在北平生活的永远和和气气的老儿女,他们的虚伪的和平文化只教他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