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说课稿 夜书所见说课稿 1 今日我说的课题是《夜书所见》。现在我就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理念、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几方面阐明我的教学思路。 首先我说说对教材的理解: 《夜书所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中的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根据我对教材、课标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我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和技能目标: a 会认两个生字萧、梧,会写两个生字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挑()。 b 引导学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2、过程、方法目标: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 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b 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重难点: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设计理念: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更多的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古诗教学注重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渗透对比阅读,体会诗中有诗,激发读诗的热情。 说教法、学法: 诵读法: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想象法:联系儿童的现实生活利用想象拓展、延伸,促进思乡情的体会。 直观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品诗赏画,促进思乡情的体会。 对于教学过程我是这样预设的: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出示挂图,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沟通,根据自己的想像创编小故事。 2.“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从形象直观的图画入手,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通过图片营造诗文意境并在此基础上创编故事,一是为了训练口语表达的能力,二是为了有一个轻松的开始,制造自由的学习氛围。在老师的引导下提高同学们的阅读期待,预热课堂。) 二、引题,走入文本,准确地朗读古诗 A 出示诗题,读题,说题目的意思。(要求读得整齐,响亮) 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古代用书解释为写) 题目“夜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