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其中“尊老”指的是尊敬长辈,“爱幼”即爱护晚辈;形容人的品德良好。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美德,但现今中国社会不缺乏尊老思想,却缺乏爱幼思想,常常强调尊老爱幼的人实际上只想表达“尊老”,而不是表达“爱幼”。我们要弘扬“尊老爱幼”优良的传统,为新中国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尊老爱幼孝是中华传统文化提倡的行为,指儿女的行为不应该违反父母、家里的长辈以及先人的心意,是一种稳定伦常关系的表现。所谓「百行孝为先」,反映中华民族极为重视孝的观念。孝的一般表现为孝顺、孝敬等。孝顺指为了回报父母的养育,而对父母权威的肯定,从而遵从父母的指点和命令,根据父母的意愿行事。百善孝为先尊祖敬宗。施孝(尽孝)的方式主要是祭祀,在宗庙通过奉献供品祭祀祖先,尽孝的对象是死去的人,这带一定的宗教形式。传宗接代。在周朝的人们看来,祖先是我辈的生命之所生,因此,崇拜祖先就是把祖先的生命延续下去,生生不息。总之,西周时期的孝是一种封建宗教伦理。孝的起源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日,提倡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