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1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我们的数学教学就要引导学生去“解读”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还教材的原来面目,不断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教科书上的联系。 为了贴近生活,采纳了奥运跳水的题材,当分数出来后,根据我们的习惯,当然想了解中国队领先还是落后?领先多少?这些问题,很自然就切入到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课题。 因为学生已经有了整数笔算的相关知识,授课时,我以学生尝试为主,引导学生回忆整数笔算的方法,将知识迁移到小数笔算,进行全班沟通,体会小数笔算的特点,其实和整数笔算很像,只是多了小数点,而孩子们在写小数笔算相同数位对齐时,发现小数点对齐是关键。小数笔算和整数笔算一样也应该从最低位算起,这里的最低位则是在小数部分,是小数部分的最低位。 小数加法和减法教学反思 2 10 月 11 日在丝绸路小学进行了说课,丁老师在评说课时,提到我的课堂设计中有很多“假”的东西,回来后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到底哪些东西是假的?经过认真思考,我认为丁老师可能是因为我创设的情境不够真实。(这是我的猜想,不知对否?)比如由于营养不良,聂老师我的身高只有 1.54 米,丁老师说,影响身体生长的原因有很多,怎么能说是营养不良造成的呢?是的,非常赞同丁老师的说法。因此,在上课时情境的创设做了一定的修改。其实这里的目的本想通过自己不高的这一实例,教育学生只有爱运动,不挑食,才有可能长高。在教学中由于老师表达方式的欠妥,实际上是会向学生传递一个错误信息的,今后一定会注意。 (一)小失误赢得了时间。 课的开始,出示情境图,让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可能误点鼠标的原因,出示情境图的同时,要解决的问题也同时出现了,是把课件倒回去,让学生根据情境图重新提问题,还是直接让学生看着问题列式解答?我选择了后者。课后,得到了同事及评课老师的赞同,认为在这里让学生根据情境图提出问题没有必要,完全可以直接出示问题,让学生解答,为后面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赢得时间。这也与正在进行的远程研修中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课例的设计意图不谋而合。 (二)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 算理必须要让学生感悟,而不是让学生单纯的理解,算法是学生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础上对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的总结。”算理、算法就是根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