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师风小结: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师德建设师德师风小结: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师德建设 师德师风小结:在学习和实践中加强师德建设 一、在学习活动中提高师德认识。 学习是修养的前提。学习可以使逸者得勤,昏者得明,迷者得醒,丧魄者得救。中国古代思想家也早就提出,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这里的学、问、思、辩是 行 的前提,只有通过学习思考,草能提高区分是非善恶的能力,才能使修养不迷失方向。为提高老师的师德意识,帮助老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我们组织老师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1、学习政策、法规、增强法制意识,标准教育行为。 我国的《教育法》、《老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老师职业道德标准》等一系列教育法规、政策的公布,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标准了学校的办学行为,标准了老师的从教行为,为我们加强老师职业道德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政策准绳。我校组织老师仔细学习,使大家做到知法、懂法,然后才能守法、执法。不仅让老师明确自己的权利,还要让老师明确自己应履行的义务,使老师增强法制意识,树立依法执教的观念。我校制定了 教育教学事故认定条例 ,组织老师学习,并检测了老师对条例的掌握程度。 2、学习先进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观念,提升师德水准。 人们的意识和观念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取向。 有什么样的教育思想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教育实践。 没有教育观念的改变,即使是实行了一些措施、做法,那么,其师德的表现行为也只是短暂的,形式的,虚伪的。再说,师德建设有着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教育该的开展繁重任务的要求,师德内涵在不断提升,教育理念需要不断的更新。我们以 三个代表 和 以德治国 的重要思想、《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通过广泛深化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进一步引导宽阔老师树立 以人为本,办老百姓满意的教育 的教育观;树立 把成功给予学生,把满意献给家长 的教育理念。只有当他真正确立这些正确的教育观念,真正懂得了老师人生的价值,明确自己对人民所负有的使命,其行为活动才能对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献身精神,乐于做 人梯 ,甘当 铺路石 。 二、在实践活动中培育师德素养。老师修养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抽象空洞的东西,而是老师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客观规律,可以说,离开了老师的社会实践,特别是教育教学工作实践,就不可能有老师的修养。因此...